日月谈-新闻评论 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日月谈-新闻评论-搜狐网
评论首页 | 社会 | 时政 | 国际 | 经济  | IT | 汽车 | 文化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论坛
小调查
  南京为创文明城市限制拖拉机进城 瓜农含泪抛售
南京为创文明城市限制拖拉机进城是否合适?
1、拖拉机进城是否不文明?
不文明,影响市容。
拖拉机进城方便了群众。
说不好。
2、这样做是否侵害了农民利益?
侵害了农民利益,伤害农民积极性。
这样做也是为了城市的文明。
不好说。
  往期调查
专栏作家

经济

柴之菁 | 薛兆丰 | 鲁 宁 方 刚 | 吴向宏 | 李子旸 冀志罡 | 郭松民 | 易宪容

文化

朱学勤 | 葛剑雄 | 雷 颐 袁伟时 | 张远山 | 薛 涌 朱大可 | 徐友渔 | 熊培云

体育

方 肇 | 毕熙东 | 舒桂林 张慧德 | 于 嘉 | 贾志刚 周才鸿 | 陶 伟 | 李 珂

热点回顾
·吃喝嫖赌齐全的阜阳法官
·
警察为何被警察打死?
·他们该不该被女老板罚裸站
·“小姐”进村说明了什么?
·站在街上就是“卖淫女”?
·小姐出没农家乐让人难乐
·河南人真的被歧视了吗?
·警察如此作为让人悲哀
·房子七十年后怎么办?
·“强奸幼女”竟然合法?
网友评论

·河南人真的被歧视了吗?
·女兵裸浴当卖点有辱经典
·为文革博物馆的民间性质叫好
·小泉会“浪子回头”吗
·不能放过刑讯逼供的人
·逼迫女同学手淫的悲剧
·张在玉的“死而复生”体现了司法公正?
·你赞成裸体播新闻吗?
·书记该先追车还是先救人
·自考生是北大的失败?
·你会歧视河南人吗?
您现在的位置:搜狐首页 » 星空首页 » 薛涌 » 美国是否正在背弃自己的理想?

美国是否正在背弃自己的理想?
作者:薛涌 Star.news.sohu.com 2005年3月15日19:54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在今年(2004)11月2日,布什将面临美国人民对他的公决。不管他是否能够连任,他执政这四年都是难以让人忘怀的。他来自主张限制联邦政府的共和党保守主义传统,却大幅度扩张了政府的规模和权力。他是以少数票上台的弱势总统,行使权力却如世界之君,独断专行,毫不妥协,使总统的职位帝王化。他这四年,对美国的总统政治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总统的权力,是否越来越接近君主的权力?这样的权力,是否正在使美国背弃自己的理想?

  布什:基督教保守主义的"真命天子"

  伊拉克战争,就是布什把总统权力转化为君主权力的一个最典型的后果。现在许多美国人担心陷入伊拉克的泥沼不能自拔,但一些知道内情的政治精英,包括一些共和党精英,则更担心在伊战背后白宫行使权力的方式。前里根的内政顾问、老布什政府的财政部高官Bruce Bartlett最近私下对记者说:如果11月2日布什获胜,从11月3日开始共和党内就会爆发内战。

  也许内战已经开始了。众所周知,基督教福音派是布什背后最大的社会力量,把布什视为上帝的使者。福音派影响最大的电视牧师、曾和老布什一起竞争过1988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Pat Robertson,在谈起布什时曾公开说:"上帝祝福他,这是上天对皇帝的祝福。"对于基督教保守主义的信徒来说,布什就是帝王!

  然而,就是这位Pat Robertson,最近在CNN揭出他在伊战前和布什的一次谈话。当时他警告布什:"上帝告诉我那里(伊拉克)将有灾难和乱局。"但布什根本听不进去。按 Robertson的说法,布什是"我见到的最为自以为是的人... 他坐在那里,仿佛是在对你说'我正坐在世界的顶峰。'我警告他伊战的危险... 试图对他说:'总统先生,你要让美国人民对可能的伤亡作好准备。'他则说:'没事,我们不会有任何大不了的伤亡'。"

  Robertson不仅是布什的支持者,也是伊战的支持者。但他公开表示自己已经对伊战深为不满。他所揭示的,不过是一些民主党人早就谈论的布什的帝王习气。Joe Biden是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领袖。在伊战前,他去白宫对布什讲了许多自己的忧虑。但布什却十分肯定地告诉他:一切都会万无一失。Joe Biden当时就追问:"总统先生,当你明明知道你不掌握事实的时候,你怎么能这么肯定?"布什站起来,把手放在参议员的肩上说:"我的本能。"当时屋里一片寂静,没有人敢说话。 Biden摇摇头:"总统先生,光凭你的本能是不够的。"

  布什凭信仰而非理性为政。他最著名的故事是,当记者问他伊战前是否和自己的父亲、曾赢得海外战争的老布什有所沟通时,他马上否认,并称他在向更高的权威(也就是上帝)请示。一位评论家指出,在伊战前,美国总统竟不和唯一一个打过伊战的前任沟通,这是最基本的失职。但在布什看来,他受命于天,不需要在这个世俗世界对任何人负责。

  也正因为如此,布什的命令常常就是"天命"。谁要不听,就被踢开。前新泽西州的女州长、布什的首任环境部长Christine Todd Whitman,曾私下向记者透露了一段她事后不肯公开认账的故事。她在一次会议上,问是否有足够的事实支持现行的政策。就凭这一点,她被指为不忠,最后辞职。而民主党众议员Tom Lantos的故事更是惊人。2002年12月,布什在椭圆形办公室召集两党的参议员、众议员代表讨论巴以和平问题。当时大家提起向该地区派遣维和部队的可能,并认为象法国和德国这样的欧洲国家,不被巴以双方信任,难当此任。于是Tom Lantos提到斯堪第那维亚国家,特别是瑞典有25000训练良好的部队,是派驻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良好候选。这时布什打断说:"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不停地说瑞典。那是个中立国,根本没有军队。"

  Lantos目瞪口呆。他停了一会儿,然后委婉地说:"你也许以为我是在说瑞士了。瑞士是传统的中立国。不过瑞典确实有很强的国家警备队。"

  "不对,"布什斩钉截铁,"是瑞典没有军队!"

  屋里一片寂静。直到另外一个人开始谈别的话题,才算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闷。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布什刚刚上任不久访法,和法国总统希拉克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当时一位来自NBC电视网的美国记者用法文问希拉克问题,这不过是显示对东道主的礼貌。不懂法文的布什却以为记者是在问自己,而且是故意炫耀一种明知自己不懂的语言。所以不等希拉克开口,就全世界面前抢过话题没好气地修理那位记者:你讲得不错。本总统也懂两国的语言(布什能说几句西班牙语)。但我听得懂英语,为什么不赶紧讲英语!?弄得站在一旁准备回答问题的希拉克不知道如何是好。后来那位记者开玩笑说:美国和法国的关系最后搞成这样坏,大概全怪我了。

  布什的本能有多牢靠,由此可窥一斑。如果凭这样的本能治国,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从谦卑到独断

  其实,布什本来并不是这样。2000年12月,在还没有正式就任总统时,布什和30几位牧师在德州奥斯汀的一个教会聚会。当时他问大家:"我怎么才能对我们国家的灵魂讲话?"他特别强调:"我从来没有和穷人一起生活过。我实在是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我是个共和党的白人。我不懂这些。我怎么才能懂呢?"一位牧师答道:"你要倾听那些穷人和那些与穷人一起生活、工作的人的心声。"布什立即把给他写讲话稿的助手叫来:"我要求你好好听听这些话!"后来他在就职演说时果然讲:"在我们的国家,很多人不理解贫困的痛苦。但是,我们应该倾听那些有这种痛苦的人的心声。"这大概是夫子自道,却也真挚诚恳。

  这是早期的布什:开放、健谈、谦和、愿意接触与自己不同的人、不在乎问可能显示自己无知的问题。布什善于人际交往。这种才能,和他敢作敢为的精神配合得天衣无缝,创造了一种朴实、诚恳、果敢的魅力,折射出美国小老百姓的品德,使他比老父更加容易获得选民的爱戴,也和自以为是的戈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是他2000年赢得大选的关键。

  但是,这种开放性,在当了总统不久后就消失了。到2001年中期以后,白宫里就听不到异见。在白宫的工作会议上,自由讨论变成了照本宣科。从内阁部长到他们的下属,常常事先被告知总统在场时应该讲什么、在每个题目上讲多长时间。不仅如此,在这些人讲话时,布什只听,没有任何反馈,也从来不问问题。鲍威尔和拉姆斯菲尔德有时还争论一下,但没有人附和,布什很少让双方澄清自己的立场。他听下属讲话好象是例行公事,不表露一点兴趣。用前财长奥尼尔的话来说,布什和其阁僚就如同一个盲人和一群聋子在一个屋子里,彼此没有沟通。他自己和布什一对一讨论经济问题,布什也同样一言不发。后来奥尼尔辞职,出版了回忆录报怨自己对牛弹琴,布什反唇相讥:"奥尼尔讲得实在是枯燥得要死!"可见布什在听下属的意见时是什么心态了。正是因为如此,政府中有丰富经验的高级行政人员越来越感到他们的意见没有人关心。自己的职责就是作个应声虫。

  这样,布什的顾问越来越少,他的圈子越来越小。即使是切尼,开会时也不大说话。他有话要说时,就和布什私下交流。到底他们是谁听谁的,大概只有上帝知道。不过,当布什作了重大的决定时,那就一定是上帝来电话告诉他的。比如他决定入侵伊拉克,事先竟和鲍威尔这个国务卿没有任何讨论,只是最后通知他一下自己的决定,让他到世界上照本宣科。毫无心理准备的鲍威尔委婉地提醒布什:"你要是砸碎了一件东西,那件东西就成你的了。你真要作吗?"布什根本不准备讨论下去。结果鲍威尔难以置信地走开,嘴里还不停地自言自语:"天呀,他真的要干了。"

  接着,布什召来两党的国会议员,要国会给他用兵的授权。一位共和党参议员事后回忆说,当时布什走进屋里,劈头就说:"我要你们投票,我不会和你们辩论。"当一位参议员开始问他问题时,布什马上打断,重申:"我不要跟你辩论!"

  后来布什直言不讳的承认:"在这段时间,我祈祷上帝给我力量来贯彻他的意志... 我当然把战争的正当性建筑在上帝那里。要知道,我祈祷自己能够成为上帝的一个良好的使者。"

  2002年,一位记者在写了一篇白宫不喜欢的文章后,见到布什的一位高级助手。这个助手称这位记者属于"生活在以现实为基础的社群中。这个社群的人总是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开始于对可观察的现实的明智研究。"然后他训斥道:"告诉你,这一套已经不是现在世界运行的规则了。我们现在是个帝国。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就会创造我们自己的现实。当你们'明智'地研究这个新现实时,我们又会行动,创造另一个新现实,而你们还会跟着研究。这就是世界运行的程序。我们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你们则被留在那里研究我们成就的事业。"

  这些话坦率地道出了新保守主义的行动哲学。而这一信条,也只有在布什这样自认为是被上帝加冕的帝王式总统的领导下才能实现。

  总统与君主

  然而,伊战已经证明,创造新现实并不容易。美国不仅没有在伊拉克创造一个新现实,反而陷在旧现实中不能自拔。即使是新保守主义内部也出现了分裂。以"历史的终结"一书而名声大噪的弗朗西斯.福山,最近撰文批评自己的同道,称新保守主义本来是建立在对社会工程(social engineering)的怀疑的基础上。在新保守主义看来,象林登.约翰逊那种"伟大社会"的计划,只会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无法控制的后果。本世纪早期另一位民主党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建设"对民主安全的世界"的普世主义外交路线,同样充满了社会工程的天真信念。可惜,美国在伊拉克建设民主时,完全无视保守主义对社会工程的质疑。美国在海外进行国家建设本来就乏善可陈。中东又缺乏民主传统。但是,面对这些现实,美国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自己在伊拉克的合法性问题。一句话,美国已经到了必须回到现实世界中的时候。

  回到现实,就必须理解带领国家走出现实的人。应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政策,都可能脱离现实。但布什在一个直接民主的社会,带领国家走出现实如此之远,不仅一路上没有受到任何严重的挑战,而且可以拒绝承担由此而来的政治责任,俨然是个君主。这不能不说是美国政治的一个奇迹。

  民选总统与君主不同的地方在于,总统受到更多的制度制约,其权威会随时面临挑战;君主则常常可以为所欲为,并且超越日常的政治责任。在这方面,布什更加象个君主。在他与克里的第二轮辩论中,一位选民请他说出自己犯的三个错误。他竟一个错误也不肯认,只说自己也许曾经任命错了人。换句话说,即使他的政府犯了错误,也一定是那些辜负了他的信任的手下人犯的,与他本人没有直接关系。从肯尼迪到里根,美国战后最伟大的总统从来没有这种超越政治责任的君主心态。相反,他们随时准备向选民承担责任,并因此获得选民的信任。

  是什么造就了布什这样超越政治责任的君主呢?我们不妨检讨三股历史力量:不断扩张的联邦政府和总统职能,由大众传媒所促成的总统与选民间的即时互动,以及基督教保守主义作为一股政治力量的崛起。

  联邦政府和总统职能的扩大

  美国的前身,本是一些自治的殖民地的集合体,因为和英国王室冲突,经过独立战争才最后形成一个联邦。吃够了欧洲君主专制之苦的建国之父们,对集权体制非常警惕。他们虽然不得不创立一个联邦政府,但给这个政府的权力极为有限。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政以前的一百多年,联邦政府的职责多半是资助或辅助(patronage)性质的,除了对外战争外,在国内的主要权力在于发放联邦补贴、制定关税、管理公共土地、确立专利制度以及制币等等。早期的联邦政府曾免费向农民寄送新的农作物种子,后来又以象征性的价格把大量联邦土地送给西进的开拓者、大学、铁路公司等等,刺激经济的发展。但真正进行"实质性统治"的,还是各州政府。比如基本的民法、商法、教育法、刑法、行政法,全由州政府落实。州权可以在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品行的名义下,在法律上规定个人的行为准则。但这种对社会规约性的权力,一般是不交给联邦政府的。

  也正因为如此,一旦联邦政府在规约性权力的范围内扩张,就会引起强烈的抵抗。南北战争就是一例。联邦政府认为跨州的奴隶贸易已经超出了州权的管制范围,必须运用联邦权力对之规范。南方各州则认为,对奴隶制的干预,使联邦政府越出自己的范围,对社会行使规约性的权力,侵犯了州权,所以联手反叛。最后联邦政府赢得了南北战争,并开始发行统一货币和征收早期的所得税,权力有所扩张。到19世纪末,美国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大企业的发展完全超出了州的界限,联邦管理权随之增长,联邦所得税制在1913年终于被确立下来。

  不过,一直到新政以前,联邦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都十分有限。当时的笑话说,联邦政府要是关门,老百姓半年后才能感觉到。后来罗斯福要给白宫配备6位高级助手,还要费劲找议会批准。如今白宫则已经有好几百工作人员。可以说,新政创造了一个职业官僚集团。这个集团掌握了日益复杂的联邦政府的行政事物。

  从新政到林登.约翰逊的"伟大社会",36年间共和党只有艾森豪威尔当了8年总统。在民主党对总统政治的绝对主导下,联邦政府迅速扩张,其对社会的规约性权力越来越大。从1968年尼克松上台到今年这36年间,总统政治进入共和党主导的周期,民主党只有克林顿和卡特当了总共12年的总统。特别是自里根以来,共和党试图削减联邦政府,甚至把政府看作敌人。但是,每当共和党要削减联邦政府时,就会在政治上碰壁。每当民主党要扩张联邦政府时,也同样在政治上碰壁。这说明新政的遗产已经生根,目前的政府规模和权限已经成为社会的政治共识。联邦政府不仅在个人头上征收巨额的税款,而且在教育、种族、医疗、社会保障,甚至性别、语言等问题上,无所不在地干预社会行为。联邦政府对老百姓个人的生活,有了越来越直接的影响。这就大大提高了行使这一巨大权力的总统的政治地位。

  总统制、媒体与君主的奇里斯玛

  当总统的权力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了越来越大、越来越直接的影响时,老百姓对总统的期望也就越来越高,乃至连自己失业也要归之于总统之过。在战后总统政治中,挑战者为推翻在任者对选民说得最多的话是:"现在你们过得不如意,就是因为这位总统出卖了你们的利益!"在1976年以前的80年,只有两位在任总统竞选连任失败。但在此之后仅28年,就有三位在任总统连任时落马,只有里根和克林顿连任。可见,总统连任已经越来越难了。

  这多少说明,总统权力的扩张速度,远远赶不上选民对总统的期望值的增长率。用来填补总统的治理能力与选民期望之间的落差的,就是总统个人魅力。实际上,从罗斯福、肯尼迪、到里根、克林顿、布什,成功的总统大都借助于君主式的奇里斯玛权威来获得拥戴。

  这种总统的个人魅力,改变了总统与选民的关系,甚至破坏了民主政治的理性逻辑。本来,总统是执行民意的工具,权力受到民意的严格限制。如今,老百姓由于为一个总统的个人魅力所慑服,宁愿放弃自己在政策方面的某些要求。这样,权力就被人格化。而这种人格化的权力,又和选民的政策偏好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和独立性。比如,1984年许多选民在政策上支持蒙代尔,却因为被里根的魅力慑服而投了里根的票。2000年,美国选民在政策上明显倾向戈尔,但因为在个人气质上喜欢布什,所以布什成了总统。今年大选的一系列民调表明:大部份选民认为国家正在错误的轨道上,布什的支持率大部份时间在50%以下。他能够长时期压克里一头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部份选民认为他是一个"强有力的领袖",个人喜好度远远高出克里。也就是说,相当多的选民,因为个人魅力而向总统效忠,颇象臣民向君主效忠。这已经把总统在政策上向选民效忠的关系给本末倒置了。

  这种的"民主式的君臣关系"之所以成立,可以归结于两个因素。首先,美国的总统制,实质上是直接选举。总统和选民之间,没有议会的缓冲。在欧洲的议会制国家,选民投票给自己选区内的议员。当一党或多党联盟在国会议席中占了优势时,该党或多党联盟就成了执政党,其党内领袖就成了国家首脑。在这个过程中,选民不是直选国家首脑。国家首脑要由议员们推选的政党领袖充任。既然国家首脑不是选民的直接选举的,就不具有美国总统那样对选民的直接感召力。

  美国在立国之初,对总统的产生曾有过激烈的辩论:有主张直选的,有主张议会选举的,也有主张由州来推选的。最后的选举团制,实际上是这些主张的折衷:各州根据本州议员的数字分到一定数额的选举团票,由本州来决定把这些票投给谁。即使是主张设立强大总统职位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也认为"由公民从大众中挑选出来的一小部分人,最有可能掌握必要的信息和洞察力完成这样复杂的调查(来选举总统)"。但是,由于绝大部份州采取了"赢者通吃"(winner-takes-all-votes)的原则了进行选举团投票,即谁赢得了该州的多数票,就赢得了该州所有的选举团票,选举团票无法独立于本州多数选民的意志。结果总统选举在本质上还是一种多数统治的直选。

  这种直选,要求总统个人对选民有直接的感召力。而大众传媒的发达,又使总统与选民直接的互动成为可能。罗斯福是二十世纪第一位强有力的总统。他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广播的普及。结果,罗斯福一当就是四任,他死后国会不得不通过修正案,明确规定总统不能超过两任。里根年轻时就是被罗斯福在广播中的魅力所征服,后来自己也从事广播业,并因此练就和选民直接交流的能力,成为"伟大的沟通者"。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广播不仅塑造了罗斯福这样伟大的民主政治家,也成就了希特勒这样的独裁者。广播在德国,有效地传播了纳粹的意识形态,培育了国民对希特勒的崇拜。

  从肯尼迪以后,电视成为塑造总统魅力的更直接的手段。肯尼迪与尼克松在1960年大选的电视辩论,使肯尼迪成为"没有摇滚歌星时代的摇滚歌星"。而从里根到克林顿、布什,成功的总统无不是电视明星。

  大众传媒对总统的"零距离"的关注,使总统不得不把一切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领域都加以包装,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源。同时,总统的私生活也完全被媒体所侵占,这才有了克林顿的性丑闻这样的闹剧。实际上,通过个人生活来塑造公共魅力本来就是开明君主制中的老游戏。当年伊利莎白一世统治英国,就把个人的私生活都当成政治筹码。她高度近视,在伦敦街头和臣民说话时,为看清对方不得不把脸凑得很近,成为女王"亲民"的一大景观。有了现代的大众传媒,这些伎俩更被演习得淋漓尽致。总统和选民之间,每天都有即时互动。投票前选民首先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是否愿意让这个人在未来四年中每天都出现在我卧室的电视荧光屏上?"戈尔2000年输的一个理由,就是选民受不了他那个优等生的嘴脸。他似乎一天到晚在那里举着手嚷嚷:"老师,我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老师,我发明了这个答案!"一般的美国人上学时不是优等生。在美国的中小学,大家常常捉弄优等生。结果,笨嘴拙舌、一道题半天解不出来的布什,倒深得选民的青睐。大家显然更愿意相信一个看起来和自己差不多的人。

  政教合体与国内冷战

  肯尼迪和里根,都能有效地运用媒体创造个人的奇里斯玛权威。但布什又有新的创造:他让基督教来为自己的权力加冕。这就使美国总统变得更象就欧洲的君主。

  美国素有政教分离的传统。不过,这个传统的成立,还应该放在一个更大的历史和政治背景中来理解。笔者已经指出,建国之初,联邦政府对老百姓的生活很少有规约性的权力。联邦政府不仅无权干预宗教事物,而且对教育、种族、婚姻等诸多社会事物也都无权过问。当联邦政府和公民的个人生活不发生或很少发生直接的关系时,宗教信仰作为个人事物当然很容易和政府权力分隔开来。在立国的前一百多年,由于联邦政府在伸张自己的规约性权力时非常谨慎、尽可能不干预基层的社会生活,所以在种种社会冲突中,大多能够置身事外,只有在奴隶制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上才引发了内战。这种在规约性的权力方面的节制,也是美国能够维持一个多元化社会的关键。

  但是,当联邦政府的权力不断扩张、不断规约社会生活、介入公民的私人领域时,人们就会在越来越广泛的问题上要求联邦政府站在自己一边。举个简单的例子。在100多年前,当联邦政府在政教分离的原则下拒绝代表基督教的利益时,信仰基督教的主流社会并不介意。因为反正华盛顿距离老百姓的个人生活很遥远、在社会中不重要。况且,大家也没有给联邦付多少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资格支使政府。如今,联邦政府无所不在,有强大的权力规约社会生活。联邦政府是否站在基督教一边,对基督教的成长至关重要。况且,信奉基督教的主流社会,每个家庭要把收入的相当大一部分作为税金缴纳给联邦政府。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质问:你怎么能拿着我的钱不为我服务呢?所以,基督教作为一股政治力量,在总统政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里根的政治基础,是个人主义和基督教保守主义的联盟。不过里根骨子里还是个个人主义者,反对把宗教引入政治。其政治目标是让联邦政府从老百姓的生活中走开。布什则依靠的是基督教保守主义这一单一的力量,并通过大幅度地扩张联邦政府的职能来贯彻其宗教立场。比如同性恋结的问题,本来属于婚姻法这一典型的州权范围。阻止联邦权力对州权的侵犯,一向是共和党的核心政治理念。但是,布什主张修改联邦宪法,禁止各州容许同性恋结婚,实际上是明火执仗地用联邦权力侵夺州权。美国是个地域广阔、文化多元的国家。本来,麻萨诸塞的同性恋可以结婚,德克萨斯州的同性恋不能结婚。各州风土人情不同,至少还相安无事。联邦政府一介入,双方就非得决一死战不可。

  从2000年到2004年,美国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的巨变:911恐怖袭击、伊拉克战争、股市的坍塌、IT经济泡沫的破灭、华尔街丑闻,乃至几百万人口正常死亡、几千万人口迁移到新的州。但是,尽管世界这样天翻地覆,美国的选民构成也今非昔比,总统政治却一点没有变。2000年美国是50比50的国家,2004年还是个50比50的国家。如果布什连任,这样分裂的政治僵局,至少还会延续4年。这在美国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说明美国正在进入一个国内冷战时期。

  这一国内冷战的历史原因,是联邦政府的过分扩张,不同的社会力量在总统选举上不得不加大赌注,使之成为一种零和游戏。布什则大大加剧了这个趋势。他背离了共和党限制政府的基本信条。联邦政府在他手上,扩张到克林顿时代也望尘莫及的程度。而且他毫不犹豫地使用这种扩大了的权力来满足自己的政治基地的利益,进一步提高各方在总统政治中的赌注。从历史上看,单纯以意识形态和宗教信条为合法性基础的权力,必然带来冲突。从中世纪的宗教战争,到20世纪的苏美冷战,莫不如此。

  布什之所以选择这场冷战,除了他的宗教狂热外,还由于他个人能力的局限。前面提到的民主党参议员、现在克里的外交顾问Joe Biden一语中的地说:"大多数成功的人都善于在其事业的早期估价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这些普通人会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但同时也会努力改进自己的短处,至少会把我们的弱项提高到一个过得去的程度,使之不至于在关键时刻坏了事情。但我不认为布什在这方面作出过认真的努力。因为在他的生活中,他每一次失败,都有他的家庭和朋友来帮助他解脱。"言下之意,如今布什当了总统,再不能指望比他更有权势的亲友来解围,于是他那些没有改进的弱点就开始大肆为害。

  布什有着极高的与人交往的天赋。这使他利用自己的家族关系,迅速在政治上发迹。但是,布什缺乏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而这正是美国高级职业社会所最珍视的能力。30年来,布什一直为这方面的能力所困扰。在耶鲁,人们看着就他摇头,觉得他处处比不上他父亲。在他20多岁那段时间,耶鲁的同学都迅速在法律、商业、医疗等方面建立了自己的职业信誉。布什却东游西荡,一事无成。他号称是哈佛商学院出来的C.E.O.总统,但他经营私人企业是个地道的失败者,每次破产都要靠家族的朋友救驾。1985年,他的生活陷入最低点:酗酒过度,婚姻危机。在一个朋友家的晚宴上,他喝得过多,粗鲁地冒犯了他母亲的一位朋友。老布什夫妇大怒,决定再不能对这个不肖子听之任之,于是找来一位作牧师的老友对之调教。

  这位老友花了几天时间和布什呆在一起。布什终于再生了。他断了酒,挽救了婚姻,并定期参加圣经学习班,成为一个虔诚的教徒。但是,信仰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善他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的思维。他在事业上还是一事无成。

  这时,老布什的商业夥伴、在一个大投资公司当执行总经理的David Rubenstein接到了一位尼克松的前助手的请求:"我们这里有个人,最近生活很不走运。他需要一个工作,一个类似董事会里的工作。"就这样,Rubenstein让40多岁的布什进了董事会。据Rubenstein回忆,布什参加了所有董事会的会议,开了许多玩笑,有的玩笑让人不得要领。不过,三年后,Rubenstein终于找到布什说:"经过这三年,我不能肯定这个职位适合你。也许你应该干点别的。主要是我看不出你对我们董事会作出了任何有价值的贡献。你对这个公司知道的实在太少。"布什回答:"我本来也想走了。我实在也不喜欢这个工作。所以我还是辞职吧。"

  布什辞了职。在此之后,布什家族的密友、共和党在德州的智多星卡尔.罗夫帮助布什成功地竞选德州的州长。再过6年,布什就成为总统、掌握世界最大的权力!可以说,布什从来没有靠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成就过任何东西。

  不过,他相信"更高的权威",相信上帝会拯救他在这方面的不足。他要靠信仰、靠运用人际交往的能力传达自己的信仰而获得成功。在美国的选民中,象他这样"再生的基督徒"代表着至关重要的政治力量。有人说这些人占选民的近40%,有人说白人的"再生基督徒"占选民的四分之一。所以,布什要把自己和这些人绑在一起,发出这些人的声音。这就是他所谓的"本能"。这就是他所谓的"最高权威"给他的指示。一旦有了这些,他的分析力当然就不重要了。

  这一战略确实收到奇效。虽然布什四年的政绩一无可取,但在基督教保守主义者看来,他是在替天行道。一位选民曾这样说:"对我而言,上帝控制着一切。上帝派这位总统来抑制邪恶、保护我们的国家。"他见到布什说的唯一一句话就是"我真诚地感谢上帝让您当我们的总统。"布什当仁不让地回答:"谢谢!"一句话,君权神授。这是布什的合法性所在。

  但是,另一部分的选民,则成了典型的ABB(anyone but Bush除了布什谁当总统都行),把布什政府视为邪恶帝国,恨之入骨。在这样的冷战中,总统要在意识形态上对自己的一方负责,而不必在乎日常的政治责任。因为联邦政府对人们的生活已经干预得如此之深,只要总统占在自己一边,他再错也是好的。如果总统站在自己的敌人一边,他再对也是要不得的。保守派评论家David Brooks观察说,民主党和共和党造就了两类总统。民主党的总统善于把握事物的复杂性和微妙之处,注重知识和行政技术。共和党的总统则是信仰的领袖,能够提出明确的目标,直来直去地宣示自己的政治理念。民主党赞赏能够与其阁僚广泛讨论、集思广益地制定和实施政策的总统。共和党则要求总统能凌驾于群僚之上,显示个人的领导才能。在这场国内冷战中,立场重于逻辑,感情压倒了理性,共和党的简单明了、具有信仰感召力的领袖,比起民主党那种知识丰富、考虑问题周到、治国技术精熟,却缺乏登高一呼的力量的竞争者来,多少要略占有优势。

  布什的崛起,得益于美国的制度和历史给他提供的多方面的机缘。总统实际上是直选,这使他这么一个没有太多业绩可陈的人绕开在党内精英中积累政治资本的过程,迅速地爬上权力的顶峰。在媒体中总统与选民的即时互动,又使他的人格魅力超越了其政策的失败,获得相当一部分选民的效忠。但更重要的是,随着联邦政府越来越多地介入社会生活,基督教保守主义开始要求政府摆脱政教分离的原则、在宗教问题上扮演积极的角色。布什在这一势力身上下赌,要运用总统权力替天行道,把自己变成了上帝的使者。于是,他不需要负传统意义上总统需要负的政治责任。他唯一要作的,就是对自己的支持者证明自己秉承的"天命"。只要他的支持者能够象打圣战一样走向投票箱、在大选中以微弱的优势胜出,他就是真命天子,他就会执掌和行使君主一样的权力。

  美国的建国之父,痛感欧洲的王室经过宗教的加冕、以君主奇里斯玛式的权威赢得臣民的忠诚、行使着专制的权力,于是要在新大陆建立一个共和国,避免王权对社会的压制。但是,二百多年后,布什已经把总统权力推得离旧欧洲的王权越来越近。这也实在是一个历史的讽刺。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