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A股闯关国际化再受挫并非世界末日

A股没有纳入MSCI,是不是就是世界末日了?当然不是。最终来看,中国市场游离于世界市场系统之外的状态不会持续很久,无论经济还是金融,中国与世界的整合会继续,这意味着其中的规则冲突以及调整在所难免,彼此各方无非是在博弈中为自己争取更好的谈判价码。

  文丨费雪(搜狐特约评论员)

  “别低头,王冠会掉”。这句话这大概很适合现在A股的心情,再次闯关MSCI失败之后,这甚至也引发外资是否了解A股的集体刷屏。

  MSCI是啥,有多重要?MSCI指数是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编制的一系列综合指数的全称,可谓是全球机构投资者采用最多的基准指数。据该公司自己的数据估算,追踪MSCI指数的基金公司多达5719家,资金总额达到3.7万亿美元,规模超过沪深股市的自由流通市值。简单言之,纳入MSCI,对于A股可谓名利双收,不仅意味着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也会带来潜在买家,因为很多机构投资者本身投资组合中固定包含指数成分。

  也正因此,得到MSCI加持,可谓A股国际化的一大进步,也可以看做A股市场化的海外认可。理论上,A股本身具备进入MSCI的资格,此前市场普遍预测A股加入的概率大概在五成之上,高盛在近期更是宣布概率高至7成。目前中国经济体量已经是全球第二,而且股市规模即使在大跌之后仍旧在世界前列,那么A股为什么三过其门而不得入?去年6月,MSCI的反对意见主要集中在资本管制、额度分配和收益权分配,今年来看,官方认为A股有效解决了实际权益拥有权问题,也加强了上市公司停复牌监管,但是问题在于QFII (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分配和资本流动限制则存在问题,例如QFII 每月资本赎回不超过上一年度净资产值 20%的额度限制成为阻碍。

  从更大视野来看,国际投资者的预期和A股的现实还需要更多磨合,尤其在A股一周年前经历的暴跌经历,加大了投资者对未来规则不确定性的担心。例如,市场治理等方面的问题,二者或许还可以谋求更大共识,但是一些国际投资者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例如资本管制,则比较棘手。这对于需要时时处理赎回压力的基金尤其为难,而随着人民币汇率变化,中短期很难如其预期那样进一步放松,其政策决定也超出了A股监管者的权限。与之对应,对于MSCI来说,机构投资者的反馈对于是否准入A股意义重大,这其中也有各自考量博弈,例如已经持有QFII 额度或者相关投资品的机构投资人,极力支持A股加入,对比之下,反对A股纳入指数的机构投资者,即使本身规模很大,但本身未必持有很多中国QFII额度。

  A股没有纳入MSCI,是不是就是世界末日了?当然不是。首先,其实就算是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其比例本身就只是流通市值的一小部分(5%),按照汇丰的估计,刚开始A股在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将在1.1%,可能带来200亿到300亿美元资金从主动型和被动型资产管理公司流入A股。照此估算,以A股市值规模之大,可以带来的潜在资金对于A股走势的影响几乎忽略不计,更不用提A股在MSCI全球指数的地位,基本就是小数点后的个位数。也正因此,纳入MSCI,可谓A股的长足变化,但是短期来看只是市场题材之一,对于近期A股变化可以说影响细微。市场也在自己发言,在6月15日,A股即以早盘上涨迎接MSCI的决定。

  最终来看,中国市场游离于世界市场系统之外的状态不会持续很久,无论经济还是金融,中国与世界的整合会继续,这意味着其中的规则冲突以及调整在所难免,彼此各方无非是在博弈中为自己争取更好的谈判价码。A股纳入MSCI在未来是必然,亦如国际基金组织最终接纳人民币作为SDR,类似的案例在未来还会更多,好坏参半将是常态。对于A股,在经历了股灾一周年之后,两市市值近乎腰斩,以A股去年6月顶点计算,股民人均亏损超过26万。锦上添花的事情固然重要,但当下更紧急问题在于,随着经济长期基本面看低以及人民币汇率压力,A股到底变化了什么,投资者信心如何恢复,A股的自身增长动力在哪里?

专题策划: 搜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