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产妇之死警示:社会难再承受医患纠纷反转剧

围绕着“产妇死亡”,媒体、“专业控”以及围观的网民,无不都有各自的倾向性,以单边说法往复占据舆论高地,陷入了争论的死循环。“罗生门”的故事曾告诫我们,如果各执己见,真相则会永远隐藏在自说自话的偏见背后。

  8月10日,湘潭县妇幼保健院发生一起产妇死亡事件。原本是个体的不幸却因“产妇裸死手术台 医生护士全失踪”引发一场舆论的混战。

  产妇“赤身裸体躺在手术台上,满口鲜血,眼睛里还含着泪水”,与此惨状相映衬的是“医护人员全体失踪”——媒体以小说的白描手法将细节放大,再辅之以“蒙太奇”的技巧,向公众暗示,产妇惨死与医护人员不负责地草菅人命有直接关系。这看似客观实则带有倾向性的报道,在第一时间就令舆论哗然:此等医院不啻于人间地狱,以弱者自视的民众莫不感同身受,不寒而栗。痛彻心扉之后,便是将愤怒的挞伐不遗余力指向院方。

  但是,“剧情”很快就发生了反转,被挑动起的短暂“痛感”也随之转变为“反感”。一些专业人士在阅读过报道,查看过相关视频之后,率先提出了质疑,继而以专业的分析指出:这不过是一起难免的医疗意外,而患者家属在此过程中有踹门等愤激表现,医护人员撤离亦属正常。

  得承认,“专业控”们对舆论有莫大的影响力。医学“专业控”的分析,紧接着影响到了新闻“专业控”。回过神来的他们,也随即展开了剖析与批评。某些媒体报道不够“专业”:更多地偏信了患者家属一方的意见,片面的采访报道带有选择性,不够客观与中立,也由此失去专业水准,误导舆论,消费了公众情感。

  “专业控”们言之成理的分析,迅疾将矛盾焦点转向产妇家属和报道事件的媒体,痛感也转化为对他们的反感,仿佛医院和医护人员就没有一点责任。

  但事实究竟怎样呢?现实其实比任何分析与想象都要复杂得多。没有经过现场调查、多方求证,仅凭网络上传出的只言片语,就轻易下结论,即便有专业知识做支撑,也难以还原真实。而专业背景还可能是立场预设的阴影,比如,有自认专业的人士认定“湘潭的这次事件,完全就是一出农村宗族势力制造的恶性暴力医闹事件”。

  这显然也是过激的言论。其依据是某医学网站发布消息称:从13点诊断羊水栓塞到17点签字同意切除子宫,家属一直不同意,希望生二胎。意即患者家属的愚钝与游移耽误了救治时间。但既以专业医学网站自称,理当采访当事双方,多渠道印证,尽可能还原现场事实,而非仅凭常识下结论。据《南方都市报》的采访,死者家属称,尽管当时情绪激动,但考虑再三还是签字同意了院方意见,前后不超过五分钟,并未耽误救治时间。孰是孰非,不难对质与判断。在权威机构进行全面调查与信息披露之前,就武断下结论,无疑会误导舆论走向,专业知识此也会成为伤人利器,无助于厘清事实,分清责任。

  好在,舆论喧哗引起了关注。初步调查之后,湘潭县卫生局副局长齐先强表示: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医院和患方确实沟通不够,应急处置机制不够完善,另外对死者遗体确实有不够尊重的地方。而患者家属,现在也承认有破坏医院的不理智行为,但并未有伤人举动。

  尽管责任认定仍需更加细致与专业的调查后再做出结论,但综合各种信息来看,这并非一起复杂的医疗事件。事件过程中,医院有处置不当的过失,患者亲属也有在急躁情绪之中的过激反应。这些医患交往中的摩擦,既不当对医院做出草菅人命的有罪推定,也不应武断地推定患者家属为“医闹”。正视问题,科学解释,冷静对待,有担当有承受,方是正确化解医患矛盾前提与基础。

  信息不对称,舆论不当渲染,本身也是激化医患矛盾的诱因。但是,围绕着“产妇死亡”,媒体、自媒体、“专业控”以及围观的网民,无不都有各自的倾向性,以单边说法往复占据舆论高地,陷入了争论的死循环。“罗生门”的故事曾告诫我们,如果各执己见,真相则会永远隐藏在自说自话的偏见背后。

  毋庸讳言,无论是医院不敢正视问题而采取回避、躲闪的方式;还是患者家属处于专业知识与信息的弱势地位,遇到事情就以激烈的方式去维护权利、平衡利益,其根本原因都在于缺少社会信任。医患关系的舆论场更因信任的缺失,日趋出现专业主义与民粹主义针锋相对的迹象。长此以往,就可能以立场站队,将事件与真相距离拉得更远。这无助于信任的重建,只会加深意见与情感的鸿沟。而医患关系的舆论场,已经脆弱得经不起犯错!

  实际上,医患关系是生命相托,而非简单的医疗购买与服务的关系,金钱之外,尤须信任承托起责任。不应有“花钱就万无一失,出事再花钱就可以一了百了”的医患关系,而只该有经得起校验的“信任”方能承受住生命的托付与担当。为此,各方需做的事情,只应促进信任,而非消费与卖弄,旁观者更有责任与义务表现得比当事各方更加理性与清醒。否则,将信任的基础削薄,则将人人都是受害者,不能不审慎言行。 (文/赵强)

专题策划: 搜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