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撒切尔夫人为何得不到“国葬”

在人们印象中撒切尔靠私有化给英国带来了繁荣,但这种靠“卖家底”带来的繁荣根本就没维持多久,就被巨大的危机吞没,不仅她所在的政党抛弃了她,人民痛恨她,甚至连自己的母校都以她为耻。

  二战之后,主要西方国家都进入了福利社会,特别是英国更是福利社会的样板,但是由于上世界七十年代后期处理滞涨方式的不同,北欧和英美开始分道扬镳了,北欧继续坚持了福利社会,英、美则走上了“去福利化”的进程。

  大滞涨的原因主要是第四次中东战争所引发的石油危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涨两倍多,后来又增长到80多美元,从而触发了二战之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1997年6月30日,香港,撒切尔夫人出席英国告别香港仪式,与曾荫权聊天。

  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造成了严重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经济放缓,与之对应的还有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

  为了应对史无前例的滞涨,英美进入了“撒切尔-里根”改革时代,1979年,撒切尔当选英国首相。她是英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女首相,也唯一经选举而产生的女党魁。法国总统密特朗说:“她有一双暴君的眼睛,一张梦露的嘴。”在撒切尔任保守党党魁的1975年前后,英国通货膨胀率一度高达26%,时任政府惊慌失措,为撒切尔上台提供了契机。

  反对通货膨胀,成为撒切上任后的第一战。撒切尔逐年降低货币发行量,同时紧缩公共开支和提高银行利率。她撤销了前工党政府的3000多个项目,取缔了一些机构,一系列金融政策最终降低了原料价格,英国经济逐渐走出了“滞涨”困境。1980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1%,1983年降至4%,1987年仅为3%。

  抑制通货膨胀初见成效,撒切尔随即一鼓作气,同时在财政、税收、福利、工会等方向发起总攻,企图一举摧毁二战后英国工党建立的福利社会。这场战役就是后人所谓的“撒切尔革命”,其内容包括私有化、去监管化、减税、取消汇率管制、打击工会力量以及颂扬财富创造等。

  撒切尔直言不讳地说道:“当履行政治与经济责任发生矛盾时,经济的需要应该占第一位。”因此,尽管失业率节节攀升,她却视而不见,甚至铁石心肠般地宣称:“经济学是一种方法,其目的是改变灵魂。”

  其实从撒切尔夫人进行私有化和去福利化开始,英国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低收入的平民还必须交纳个人所得税,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生活在底层的人对撒切尔的不顾一切产生了不满。在其执政期间“英国的社会公平指标倒退了半个世纪…回到1930年的水平,贫困和社会排斥再次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而且在80年代后期,通货膨胀再次出现,政府的紧缩政策导致很多企业破产,七百多万人忍饥挨饿。越来越多加入到反对撒切尔的队伍中,保守党的执政地位岌岌可危。

  即使是在撒切尔时代的最巅峰,英国经济的增长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仅仅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的一个季度中出现了2%以上的年化增长率,而在此期间,失业率是有爆炸性的增长。需要说明的是,直到撒切尔夫人辞职之后9年,失业率才回到6%以下,也就是她掌权之前的位置。而即使这点毫不起眼的增长,也是个弥天大谎,是她“通过娴熟但下作地摆弄统计数字后炮制出来的”。撒切尔政府的各项经济指标要么比过去低,要么比同期的其他国家低,当时的工党领袖尼尔·金诺克和影子内阁工业政策发言人戈登·布朗更是指责撒切尔政府出于政党政治目的,把北海石油和私有化的巨额收入用在减税上面,却没有实现英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严重损害了英国经济持久发展的基础。而所谓撒切尔治理通胀的政绩更是可疑,治理通胀难道需要用私有化和铁腕镇压工会这样的手段?而在撒切尔上台后国际石油价格贴掉了四分之三,从最中东战争最高时的80多美元降低到了20多美元,即使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都不会再有通胀了。

  在撒切尔登台初期,人们曾认为他是个“温柔”的首相,但出乎人的意料,撒切尔不仅不温柔,甚至接近残忍。最终保守党不得不放弃撒切尔。1988—1989年的《英国社会态度》白皮书表明,“英国公众舆论实际上越来越不赞同撒切尔革命的这些核心教义”。1990年,莫里民意测验显示,54%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是社会主义者(其实是工党),只有34%的人认为自己是撒切尔主义者。在撒切尔主义的一些核心政策,如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社会福利开支与税收的关系等关键问题上,英国民众越来越倾向于社会民主主义。

  1990年11月20日,保守党举行了内部领袖大选,经过第一轮的竞选,撒切尔与对手平分秋色。但是在第二轮竞争开始之前,撒切尔递交了辞职信,她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在政党政治中,如果没有政党机器的支持,任何政治人物都不可能再做下去,保守党彻底抛弃了这个民心尽失的女人。

  撒切尔的做法不仅遭到社会大众的抵制,也遭到了学术界的反感。1985年,她的母校牛津大学拒绝给她颁发荣誉学位,而且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表决时,738名学者投了反对票。撒切尔成为了第一位被拒绝授予这一荣誉的曾在牛津就读的英国首相。

  尽管撒切尔最终下台了,但是由于政治的连续性,英国的福利水平再也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相反承接了英国衣钵的北欧国家,却成了福利国家的样本,也是世界经济的楷模。

  撒切尔任期内,她的两位最亲密顾问出版了《将世界私有化》一书,书名洋溢着欣喜之情。撒切尔本人也欢欣鼓舞,她预言人们将“排队来领取新的英国药方”,但事情完全相反。撒切尔时代过去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气候发生巨大转变。1992年,美国民主党克林顿出任总统,并在1997年获得连任;1995年,在沉寂16年后,英国工党终于赢得了大选胜利,组成了布莱尔政府;法国左翼力量在经历了90年代初的消沉后重新崛起,若斯潘政府的上台使法国政坛出现了右翼总统与左翼总理并存的局面;1998年9 月,欧洲最大的左翼政党德国社民党在大选中获胜,与绿党组成联合政府,上台执政,而此前欧盟15个成员国中已有12个国家为左翼政党执政或参政。一时间,欧洲大陆为“玫瑰色”所笼罩,政治的“中左化”成为90年代世界政治的主流。这些国家都走上了“第三条道路”,这主要是指社会学家吉登斯提出的“社会投资型国家”,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布莱尔、德国总理施罗德都是第三条道路的拥护者和实践者。

  而本次经济危机之后,英国更是到了肃清“撒切尔余毒”的时刻,撒切尔夫人反对的几乎所有事物——国有化、增税和凯恩斯经济学再度流行。她曾经将最高税率降至40%,但今后英国的最高税率将是50%,民调表明,此项变革颇受欢迎。目前,英国实质上也已将国内大型银行国有化,与法国在密特朗时期的做法如出一辙。

  2013年4月8日报道,唐宁街宣布,英国不会为撒切尔夫人举行“国葬”,而《每日电讯报》政治评论员彼得·奥博恩认为国葬绝不是专为某个派别或某个集团所设,除了凌驾于政治之上的君主,只有能够真正代表整个国家的伟人才有资格享此殊荣,而撒切尔夫人的首相功绩还不足够,因为她执政期间并未给所有英国人带来福祉。(作者高连奎为中国睿库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

  相关评论:

  撒切尔夫人铁腕治国:屠杀国企 塑造小政府

  环球时报:撒切尔夫人带走了大英帝国的余威

  南方都市报:撒切尔夫人 她尝试埋葬福利国家

来源: 海外网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