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撒切尔夫人不养懒人 却坚持全民医保

撒切尔夫人虽然坚决反对“大福利”,主张不养懒人,却从未真正触及福利国家的两大支柱——全民医保和全民社保,相反,她常通过税制微调,确保医保、社保资金来源不致枯竭。

  4月8日早晨,“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去世,享年87岁。

  正如昔日政敌托尼.布莱尔所言,不论对其治绩是赞是弹,都必须承认撒切尔夫人的历史地位,作为英国一个多世纪以来任期最长的首相,作为战后英国乃至西欧第一位女政府首脑,和英国迄今唯一一位女首相,她是英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政治领袖,不仅改变了国内政坛的面貌,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的生态,在政治、经济、外交、意识形态各领域,都发挥了深刻的影响力,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


4月8日早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中风去世。

  什么是撒切尔主义?

  而在这些政治遗产中,最丰富、在当前最具“话题感”,也最难凝聚共识的,莫过于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撒切尔主义”了。

  所谓“撒切尔主义”,即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和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具体到英国,就是通过实行低税收、小政府和大型经济部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推动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通过调低直接税、调高增值税等方法改变英国税收体系;通过削减社会福利和政府开支减轻政府财政负担;通过对工会的不妥协,改变工会通过罢工、示威要挟政府政策的战后英国政治生活常态;通过实行高利率,控制经济自由化后随之产生的高通胀风险;通过坚持英国经济政策自主、反对欧洲一体化和加入欧元区,确保英镑和英国金融的独立地位,避免陷入连带风险,等等。

  撒切尔夫人重振了英国经济

  因二战的巨大破坏,战后西欧长期受福利社会和民主社会主义理念影响和支配,大政府、高福利、高税收成为“政治正确”的代名词,大型经济部门的公营化成为常态,工会是社会和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并常常通过罢工和示威令社会瘫痪,政府棘手,进而迫其就范。这种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平等,减少了社会矛盾和贫富差距,却也造成政府开支浩繁,生产效率低下,社会负担沉重等严重问题,而殖民体系崩溃、传统产业优势不复的英国,则成为这种“福利主义”的重灾区,被称为“欧洲病夫”,预言为“即将率先破产的工业化国家”。

  “撒切尔主义”的一系列做法,让英国在11年时间里成功改变了“欧洲病夫”的形象,因制造业萎缩而低迷的英国经济,在此期间开始借“第三次浪潮”之势实现向第三产业的转型,传统的金融中心地位得到恢复,新兴的创意产业得到蓬勃发展。2012年伦敦奥运会,“创意之都”的自豪感溢于言表,当时就有评论者指出,这一切的辉煌,和当年撒切尔夫人的“铁腕转型”密不可分。

  尽管“撒切尔主义”在经济上属于货币学派信徒,主张高利率、低通胀,和同期美国总统里根等所信奉的“供给学派”经济理论在许多思路上是相反的,但经济上主张自由主义,政治上主张新保守主义的脉络却是一致的,他们在经济、政治上所获得的成功,让二战后一度灰头土脸的经济自由主义和政治保守主义重新成为全球经济、政治的主流思潮和学说,并为冷战后的“全球化”、“地球村”时代奠定了基础,其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且远远超出英国一国范畴。

  正如一位传记作家所言,撒切尔夫人最大的成就,或许是改变了英国政坛和社会“以谈论金钱和经济效益为耻”的过时做派,成功地开创了政界和商界人士共同管理政府的新模式。

  通过在1984-1985年以毫不妥协的姿态对抗英国煤矿工人大罢工,并最终迫使工会退让,她成功削弱了工会的政治影响力,在她上台前的1978年,58.9%的英国劳动者是工会成员,她执政10年后降至46.5%,1979年时工会成员总数高达1329万人,她卸任时,这一人数减少了400万。

  撒切尔主义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

  为了减少政府开支,她力推私有化和“小政府”,不断削减福利,在减轻政府负担、从宏观上确保了基本福利制度正常运转的同时,却造成失业率居高不下、教育经费和贫困补贴不断降低的恶果,她取消学生免费牛奶、在第三任期后强令领取失业救济者接受就业培训等做法,更引发公众大哗;;在既要确保通胀率下降、又不动用行政干预经济的理论指导下,她一度将英国利率提高到15%的高位,结果造成其最忠实的支持者——中产阶级、企业家和商界人士倒戈相向;当经济危机再度来袭、地方财政吃紧之际,她一意孤行推行用“人头税”代替原先以财产为基础征收的地方税,更令保守党内发生分裂,并最终导致自己下台。

  对她的争议一直到今天

  如今金融危机的深化让公众对她政治遗产的争议再度凸显。

  支持者认为,没有她力排众议、不顾人情的坚持改革,“欧洲病夫”不必等到此轮欧债爆发便早已破产沉沦,如今的金融中心、创意之都都不可能存在,欧元区出现的种种弊端,让“撒切尔主义”的“欧洲怀疑论”观点得到充分验证,昔日反对她的人士或许该庆幸,幸亏她力排众议,让英镑留在欧元区外,否则今天的英国,恐未必不会和意大利、西班牙同命。

  但反对者却指出,正是“撒切尔主义”的“劫贫济富”,导致英国贫富悬殊加大,其卸任时的失业率和上任之初几乎一样,老工业城市的没落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大城市中的贫富分化和隔阂,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已成为一次次社会骚乱的根源;正是“撒切尔主义”对自由经济的过度推崇,和对政府调控的片面排斥,导致英国放松了对金融的监管,从而令其在“次贷”风波中损失惨重。

  一些观察家客观地指出,撒切尔夫人的成就与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时势所致。在1984-1985年为期近一年的煤矿工人大罢工中,她之所以能始终坚持强硬立场,最终迫使工会退让,是因为当时英国社会动荡、国势衰落,国民对此普遍感到不满和沮丧,对工会得寸进尺、动辄以社会为人质的操作感到厌烦;她之所以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力排众议,成功推动“小政府、大社会”的私有化改革和税制革命,是因为“欧洲病夫”病入膏肓,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试一下“铁娘子”的虎狼药。

  撒切尔改革:屠杀国企 坚持全民医保

  当然她在改革细节上也力求稳妥、谨慎,如虽然坚决反对“大福利”,却从未真正触及福利国家的两大支柱——全民医保和全民社保,相反,常通过税制微调,确保医保、社保资金来源不致枯竭;她一直主张国企私有化,但在第一任期却小心翼翼地从不起眼的国营货运公司做起,获得成功并在1983年顺利连任后,才大刀阔斧地对诸如BAE、英国天然气公司、英国电信、捷豹、英航、劳斯莱斯、BP、英国钢铁公司、罗孚等大名鼎鼎的企业动手。

  然而“撒切尔主义”并非万能,一旦时势不再,自由主义也不能包治百病。90-91年的经济危机中,撒切尔夫人依旧照搬昔日行之有效的“撒切尔主义”套路,但经济、社会结构早已转型的英国却已产生“抗药性”,她的“小政府”不能改变地方财源枯竭的现实,迫使她不得不冒险推行不得人心的“人头税”,而她一度最引为自豪的通胀控制也不再灵验,1991年离职时,英国通胀率高达10%以上,几乎与其11年半前刚上台时持平。

  撒切尔夫人仍将继续影响世界

  随着欧洲经济衰退的延续,一度衰败到极点的西欧左翼东山再起,经济自由主义-政治保守主义再度遭到质疑,甚至大洋对岸的美国,也悄然采取了许多“大政府”的经济干预措施,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在英国,销声匿迹的工潮和工会重趋活跃,反对削减福利、要求社会平等的呼声再度高涨,这些都不可能不影响到“撒切尔主义”的历史地位。

  但正如当年信奉自由主义和货币学派的撒切尔,执政期间也不得不保留了福利国家的最基本框架一样,尽管“后撒切尔时代”的历任英国首相分属不同党派和阵营,却都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延续“撒切尔主义”的核心做法,如私有化进程的延续,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以及对福利社会体系的进一步简化,等等。无论如何,“撒切尔主义”并未随着撒切尔时代的结束和撒切尔夫人的去世成为逝去的历史,而仍然在英国、乃至世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专栏策划: 搜狐评论

最新文章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