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黑马当选新教皇 12亿人松口气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因为教皇选举吸引了全球目光。以往,短则一周最长三年才出结果,令全球近12亿天主教徒等得不耐烦,他们曾减少食物供应、拆掉教堂屋顶,逼迫选举提速。但这次很顺利,新教皇是阿根廷人。

  今年2月11日,梵蒂冈第265任教皇、德国人本笃十六世以“健康及年迈”为由辞职,2月28日正式退位;3月12日,梵蒂冈开始以传统的“闭门秘密选举”形式选举新教皇。

  世事总是这么出人意料:第一天首轮秘密投票后,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烟囱冒出黑烟,表明“选举无结果”后,人们曾普遍预言,这将是又一次“马拉松选举”:由于自1179年之后,候选人必须获得2/3绝对多数选票方能当选(1945年改为2/3加一票),且梵蒂冈选举并无“预选”、“决选”之说,第一轮和第一百轮的候选人往往是一样多的(事实上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候选人,每个通常意义上被认为符合候选资格的人选,都只能通过暗示而非直接发布选举纲领的形式“出场”),因此教皇选举短则一周,最长的近三年,往往令全球近12亿天主教徒等得不耐烦,历史上教徒们曾以减少食物供应、甚至拆掉教堂屋顶等方法逼迫选举“提速”。

  1996年,本人也感到这种选举方式效率低下的前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作出修改,规定连续7天选举无果后,只要获得简单多数即可当选,但这项修改在2007年又被本笃十六世取消。和上届遴选时、身为神学权威的德国人拉青格枢机(即后来的本笃十六世)一枝独秀、众望所归不同,本届选举并无特别突出的热门人选,因此人们曾以为,标志新教皇产生的白烟,可能要等7天、10天,甚至更久才能冒出。熟料3月13日当地时间晚7点,西斯廷教堂烟囱突然白烟升起——新教皇产生了。


76岁的阿根廷红衣主教贝尔奥利奥当选新任教皇,成为全球12亿罗马天主教徒的领袖。

  弗朗西斯一世本名乔治-马里奥.伯格里奥红衣主教,是阿根廷人,他是罗马天主教会诞生以来,首位当选教皇的拉美人。

  如前所述,本届教皇遴选并无大热人选,或者毋宁说“热门太多”,BBC在选前曾列出多达10人的“大热名单”,而意大利米兰《晚邮报》甚至曾表示,可能当选者多达45人之多。

  不论10人或45人名单中,都没有伯格里奥的名字,被经常提及的是瓦华斯、斯科拉、韦莱和特克森,拉美裔候选人中公认最热的是舍雷尔,甚至阿根廷籍候选人中,伯格里奥也充其量算作“第三热门人选”。

  这倒不是伯格里奥没有人缘或竞争力,事实上早在2005年上届选举时,他就是仅次于拉青格枢机的第二热门人选,只是拉青格实在太火爆,而教皇选举是没有“银牌”的,这个昔日的“大热”在8年后的今天,就俨然成了冗长“大热”名单上被遗忘的名字。

  道理是明摆着的:本笃十六世的退位虽然被认为原因复杂,但台面上的理由,却是“健康”、“年迈”,因此不论10人或45人名单,所罗列的名字大多是“少壮派”,斯科拉、瓦华斯因为分别年届71、70而成为“疑问手”,拉美最大热门舍雷尔63岁,阿根廷最大热门桑德里69岁,最年轻的菲律宾人塔格莱更只有55岁。而伯格里奥已是76岁高龄,这个年龄比有史以来最年长当选者之一——本笃十六世当选时的78岁,也仅“年轻”两岁。打着“让教皇年轻化”的旗号退位、改选,结果却选出个在年龄上五十步笑百步的“8年前热门人选”,颇有些自食其言的尴尬。

  然而前述热门各有其“短板”:几位意大利人同样不年轻,且风格过于保守,加上不同程度卷入此前的“加百列泄密门”事件,在当前天主教会被恋童癖、堕胎和避孕是否符合教规问题、同性恋婚姻是否正当问题等弄得疲于应付的背景下,当选实在不合时宜;几位欧洲以外的候选人多属改革派且年富力强,但他们很难得到占拥有投票权枢机总数25%的意大利籍枢机们的支持,且彼此牵制,难以形成合力。

  与之相比,本属过气人物的伯格里奥和梵蒂冈上层十分熟悉,近年来却相对超脱;他在教义方面属保守派,对婚姻与家庭、女性是否适合出任教职等问题持传统立场,但在世俗话题上又是公认的开明派,对一些符合社会进步潮流的新生事物持接纳态度,这让他成为枢机和教廷内部保守、改革两派都能接受(虽然都非最欣赏)的人物。对于正为信徒向心力下降、教廷威望受影响而烦恼的教廷而言,迅速结束新教皇人选之争,推出一个虽非众望所归,但至少各方都不会排斥的折衷人选担纲,也确实不失为稳健的救时之策。

  近几百年来,罗马教会流传着“教皇人选,这任胖、下任瘦”的俗谚,意思是说教廷往往会在教皇继任者选择时采取矫枉过正的策略,保守派教皇之后会出现改革派教皇,年长教皇之后会出现年轻教皇,反之亦然。如今年长且保守的本笃十六世退位,仅用两天、4次投票便“速成”选出的新教皇却是同样不年轻、同样有保守倾向(尽管都比前任稍轻)的弗朗西斯一世,这或许是教廷趋于稳定的信号,也未尝不可能是更大波澜前暂时的平静。

专栏策划: 搜狐评论

最新文章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