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四月底上映后,《叶问2》一直好评如潮,一个“五一”的小假期档期过去,国内票房已然轻松过亿,向着两亿、甚至三亿的目标在稳步冲刺。影片获得认可,当然品质是首位的。不过,它成功的背后还包含着一种复杂的民族主义情结,银幕上的大侠已经不再对抗邪恶的政府与乡土味道十足的恶霸,开始去打各类外国大力士与拳王了…【详细】【网友评论】
《叶问2》为什么火了 |
第一招:拨动民族主义的神经 《叶问2》五一过后票房轻松破亿,这倒也并不意外,从点映时观众屡屡自发的掌声就能知道此片必火。民族主义用得好可以当票房良药,重要的是用得自然。 |
第二招:“英雄”也是自恋的和以往的英雄人物相比,叶问是比较少见的被塑造成活在自己世界里的高手,他有自己的生活规律:练武、家庭。在《叶问》里,由于家世不错、生活无忧,他只醉心武学,但他一出现就不是毛头小伙,已经有自己比较完整的世界观。甄子丹个人的自恋,多多少少注进了叶问这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他没有个人的困难处境,穷了也没有寒酸样,在续集里也顶多是去帮老婆排队拎水,跟徒弟开口收学费,都是他在现实生活受到逼迫之后的反应。即使徒弟被抓了,他也照旧是抽一口烟,喝一口茶,然后再去救人。 第三招:顺应形势打造“宅男英雄”形象 一方面,在物质迷失和诱惑中难以自拔的国人中,这种顾家的“好男人”越来越成为稀有动物,而叶问形象的出现则明显是这个时代缺乏品种的一个心理满足的替代品,能够满足一大批影迷心中的想象和幻想。 |
让武术的归武术,国家的归国家 |
武术比赛属竞技,与国家形象无关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个传统,即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如果不能得其公平的话,总是会盼望出一个大侠而拯救黎民于水火。说起来近代以来,我们算是屡受欺凌的角色,这种在正面战场上的无力感映射到电影作品上的时候,只要是一反击,准定是横空出世的大侠把洋人的拳师给操练一溜够,在屏幕上这场景看见多少次了,从日本人到俄国人再到美国人、英国人,要是没有一个加强排都是怪事。仿佛热兵器上失去的面子,在肉拳头上能找回来似的。其实,武术比赛就是一种有输有赢的竞技运动或者游戏,它跟整个国家形象没什么关系。那种赢得起输不起,除了骨子的自卑和不自信,实在找不出其他理由来自圆其说。 |
大银幕上揍洋人,宣泄躁动荷尔蒙最近两年来,这种题材的流行与卖座,算是文化大环境在电影上一种反应,也算是武打片的一种退化。去年那本著名烂书《中国不高兴》可能还让人记忆犹新,在一个经济发展已经使得我们觉得能够让人尊重的情况下,在很多人看来,别人并未把我们应得的尊重表现出来,而是在很多情况下对于中国的批评之声有更大的趋势。于是,挟经济发展之威与当年怀恨之耻,某些对外的敌意表露得更加明显。但毕竟现在不是随便挑起事端的年代了,在运动场上拿金牌、大银幕上揍洋人,也就成了另外一种宣泄的方式。 |
真正意义的强国不能建立在意淫基础上 其实我倒是奇怪,这帮导演到哪儿找那么多外国傻子,通过给自己国家抹黑的方式来参演呢?这帮人居然还能不被本国人点了天灯,就更是让人奇怪了。说不定等我们这里也有这么点从容以后,大家就不会闲得难受用这种噱头赚钱了。您看,要是真有这样的一个所谓拳王,打死扔出去就完了,这种傻子就该被教训。但世界上似乎没有这样一个拳王,于是,这个愤怒与宣泄就是冲着一个虚拟的对象做的一次意淫。 |
抛弃情绪性宣泄,才能直面未来 |
扔掉意淫,回归现实社会 武术算是国粹之一,早年间即有武打片问世,而且一直算是类型片的一大流派。武打片又称武侠片,可以没有武的描写,但不能没有侠的出现,要只是大家打成一锅粥的话,大概比之A片也没啥区别了。人们通过武打片认识已经被娱乐化的叶问,有多少人记得真正的叶问? |
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