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持刀杀死8名小学生的郑民生4月28日早上刚被执行枪决,下午广东雷州乡村教师就冲入校园砍伤17名师生,4月29日江苏泰兴中心幼儿园又发生砍杀幼儿事件,致数名幼儿死亡(具体人数不详)。悲剧一幕幕上演,在哀悼逝去的无辜生命、谴责作案凶手时,我们还需要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日这等局面?【网友评论】
个人为什么“崩溃”了 |
个体需求需要正常渠道得以宣泄 校园发生暴力伤人的事件是全世界都存在的问题,但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当下,由于一些个体民众的情感、生存等方面的需求无法满足,而将其怪罪于整个社会的不公平不正义,频频选择毫无还手之力的小学生作为对象,其已经不是个案,而是形成一种社会现象。这需要我们从整个社会以及存在于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的生存状态来思考,他们的心里诉求是否得到有效表达?其渠道是否通畅?如果这些伤害学生的个体诉求和情绪宣泄得到有效舒畅,我想他们可能也不会做出如此让人惊恐的行为来。 |
社会群体的利益救济渠道不畅这种校园暴力事件的时常发生,也反应了我们社会的救济渠道不畅,它与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有关系。一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它们往往受到欺凌,但缺乏正当的利益诉讼渠道,因此只能上访或者信访。上访、信访等可能会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但不能使更大众化的社会问题得到暴露、解决。比如乡村代课教师的清退问题,它每个人身上都有特定性,但他上访了你不给他解决他会对社会有怨恨,你要是给他解决了不让他离开教师队伍,那么就会伤害到这个教师行业的利益。他要是能有正常的利益表达的渠道,那么慢慢得到社会上的认可,再从政策层面去解决这个问题就好得多。【详细】 人格建设不健全,造就反社会行为 内向型性格的脆弱性也导致他无法从反观自身中,获得一种俯视自己生存状态的认知能力。尤其是个人能力的自我认知与社会回报之间的巨大落差,使得他产生严重的弱者的不平,导致他挣扎的自卑与自负的愤懑。生活中几乎全方位的挫折也就撼动甚至无情地摧毁了他的生活根基。【三百六十五行,行行有loser】 |
混沌社会的“三宗罪” |
价值观单一,无钱无权者得不到尊重 社会失范,遵守规则者却常被边缘化;价值观单一,无钱无权者得不到尊重,是郑民生人生悲剧的催化剂。郑民生是个医术、医德都不错的医生,却不善于搞人际关系,应该是希望凭技术吃饭。但不屑或不会搞潜规则、拉关系,不仅没有灰色收入,升职也难,最后因为“不能适应社会”而被人瞧不起。循规蹈矩并没有给郑民生带来什么好处,反而在事实上过得比同事们差(虽然并没有证据指责同事们玩“猫腻”)。 |
弱者社会地位低下,缺少必要的关怀
社会地位的变化,政府对失业者缺少关怀,社会对弱者缺少同情,是郑民生走向消沉、绝望、愤怒的原因之一。郑民生之前在中专最红火的时代考上中专,顺利进入体制内并成为业务能手,在贫困的家庭中成了顶梁柱,在邻里当中可算是个“精英”。但是,辞职并未去成联系好的医院后,外科主治医师的职称并不能保证郑找到工作,开个人诊所也未通过卫生局审批。起码在新闻报道中,我们没有看到政府民政部门对他有何救济和帮助,社会对他有何关心,曾经的“郑一刀”,就这样被社会抛弃了。郑民生从前风光过、后来被甩了出来这种遭遇,更强化了他的失落和愤怒。【详细】 |
社会转型正瓦解原有价值观、伦理观
当代中国处于一个深刻的转型时代。这一巨大的转型,表现为以经济制度变迁为龙头的文化变迁,渐至政治制度改革的缓慢推进,亦已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转型不但明显地改变着几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还因此颠覆人们许多原有的生活观念。 |
孩子的呼声:我要活着回家 |
思路错误加剧社会的溃败 由于思路错误,“维护稳定”的种种措施导致使社会健康化的变革无法进行,结果是进一步加剧社会的溃败。社会动荡是可以用“维护稳定” 去对付的,而社会溃败却更难办。 |
除了保住GDP增速,促进公平也很重要这个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矛盾与问题已经引发了一种普遍的不满。如何去从源头上解决产生这些不良情绪的原因,实在是执政者当务之急,而不能仅用“个别”或“精神问题”为借口来进行自我麻痹。解决问题的方式除了保持经济高速发展,还要努力地促进社会公平。可以让一些人先富进来,但必须让更多人生活得更有保障和尊严。可以让富者更富,但不能让穷者更穷。【详细】 |
追问:这个世界会好吗? 然而,世间终无玉宇澄清万恶消灭的理想社会。在一个因转型而混乱的时代,即使有黑暗,每个人依然可能建立使自己幸福的价值观、伦理观,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与认识社会的能力。 |
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胡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