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歌合战”,这个日本人阳历新年前夜必看的节目,在2009年12月31日迎来了它的第60期。就像中国的央视春晚一样,这个日本版春晚节目也经历了初播时的辉煌和在新的时代无可奈何的冷遇。两者更为一致的是,尽管面临着这样那样的诟病,从演出名单到方式,它们的一点一滴却仍然处于关注榜的头条…【详细】【网友评论】
![]() |
红白歌合战:用娱乐安抚受伤的政治 | ![]() |
![]() |
春晚,脱胎于振奋国人的需要 二战刚刚结束后的1946年公历除夕之夜,或许是为了给战争之后贫穷、颓废、无所适从、混乱和灰扑扑的日本增添一点新年的颜色,日本放送协会(NHK)电台节目制作人近藤积决定在“除夕夜”用广播放送一场红白两组歌手之间的“比赛”,命名为“红白歌合战”(“合战”是日语对“战争”的一种比较老式的说法)。
|
每年除夕不可或缺的文化美味1945年12月31日22时20分到1946年1月1日0时,这个在很短的时间内紧张拼凑了童谣、将军歌曲调重新填词改编的歌曲、新老流行歌手以及西洋民谣乐器演奏的“比赛”成功在电台播送。出乎制作者的预料,这个即兴的企划居然大受欢迎,以致在5年之后的1951年1月,NHK又制作放送了新的一期,这次,制作人员们终于如愿以偿使用了“红白歌合战”一名,并沿用至今。1953年1月,NHK制作放送第三期,同时第一次尝试电视转播,同年的12月31日又制作放送了第四期。自此“红白歌合战”才成为每年除夕的惯例,至今也是日本受关注度最高的电视节目。 |
![]() |
与中国春晚不同呼吸,但同命运 | ![]() |
![]() |
节目突出新年传统习俗和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结构 对于中国人而言,最好的理解“红白歌合战”——通常简称“红白”的方式就是:这是日本版的春节联欢晚会。虽然两者在具体形式和内容上存在若干的不同——比如“红白”以歌唱节目为主,而没有类似春节晚会上舞蹈和曲艺的内容——但两者至少存在两个共通点。
|
普通家庭价廉物美的娱乐方式 “红白”采用了女歌手组成的“红组”和男歌手组成的“白组”轮流上场表演、竞争胜负的方式,现场有由运动员、作家等知名人士组成的评审团,电视观众也可以进行投票。表演者既有家喻户晓的“演歌”(日本大正时期创造的一种大众音乐形式,最早被用于针砭时弊,后来发展为以乡愁、悲恋为主要内容)歌手,也有当年红极一时的流行音乐人。这种形式的节目一方面能够吸引不同性别和年龄层次的家族成员,同时也能引起人们的参与兴趣,这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不失为一件价廉物美的乐事。
|
![]() |
是特定时代的一个象征物 其次,“红白”的发展和“春晚”一样,反映了电视——以及之前的广播——这样的现代传媒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巅峰状态到现在面临越来越多挑战的过程。在经典日剧《从北国来的人》中,有对跟随父亲到北海道垦荒的少年在除夕夜如何想尽办法去别人家收看“红白”的专门描绘,这段经历也被作为重要的青春记忆反复出现在主人公的回忆场景中。 |
与大众审美渐行渐远 当然,有高潮总会有低潮,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之后,“红白”的收视率江河日下。自从1986年收视率首次跌破60%后,这个数字就明显下滑。到2009年,“红白”已有10年时间收视率只有40%上下,仅为其全盛时期的一半。对“红白”历史的维护者而言,这肯定是一个遗憾,以至于日本媒体每年都要花些篇幅来谈谈“‘红白’重振”的问题。但其实这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详细】 |
![]() |
60岁的“春晚”已过时,味同嚼蜡 | ![]() |
![]() |
春晚是“农村的爷爷奶奶”喜欢的东西 很多年过去了,“红白”的舞台依然金碧辉煌,闪闪发亮,但那已经不是一个人们向往的富裕现代社会的象征,而更像是一种俗气品味的反映,正如日本最大的网络社区“2CH”所言,那是“农村的爷爷奶奶”喜欢的东西。
|
收视率虽跌,至今仍被高度关注 收视率无法提升的原因,一方面是“演歌”爱好者转去看同时段播放“演歌”的收费频道;另一方面,年轻人对流行偶像的兴趣已经远远无法与上世纪70、80年代相提并论了。80年代的男女青年们以追星获取时代对自己的认同,而现在更多的人在“2CH”上恶毒戏谑那些追星的少女都是现实中无人问津的“丑女”。
|
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