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劳动新闻》12日报道说,朝鲜科研人员在开发核聚变反应技术方面取得了“值得自豪的成果”,从而为开发新能源打开了突破口。由于核聚变技术是可用于制造氢弹的技术,因此韩国媒体对朝鲜的真实动机提出了质疑。朝鲜核聚变的消息传出后,震惊者有之,愤怒者有之,不信者更大有人在。神秘的朝鲜,究竟有怎样的核家当与核心思?【详细】【网友评论】
![]() |
金日成时代:借“发电”之名拿资金补偿 | ![]() |
![]() |
朝鲜对核研究比中日韩都超前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资料称,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朝鲜已在苏联帮助下开展核研究,60年代中期即建成了宁边核试验基地,一座800千瓦的小型核反应堆开始试运转,用于少量提炼核材料、培训人员和积累经验,其起步并不比中国晚,进展也不算很慢。当时的朝鲜不论军事装备还是工业化水平,在远东都处于领先程度,比韩国、中国,甚至日本都要超前,又有苏联这样强大的后盾,取得如此进展不足为奇。当时朝鲜半岛实际上仍处于战争停火状态,而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欧洲成为东西方对峙的主战场,朝鲜的核进展并未引起国际社会过多的关注。【详细】 |
借发电涉核,拒绝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1980年,朝鲜在宁边动工建设5兆瓦核反应堆,公开的用途是发电。这种反应堆属于第一代石墨反应堆,安全性差,发电效率低,曾酿成著名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但堆芯可以提炼核弹材料之一——钚239,因此开始引起国际社会“朝鲜在发展核武器”的猜测。但这种猜测当时遭到朝鲜官方的严词反驳,为打消疑虑,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然而当1987年,5兆瓦堆建成后,朝鲜却拒绝按照条约要求,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 |
朝核受到美国关注,被国际制裁 从197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关注朝鲜核项目的进展,1988年第一次指责朝鲜有意发展核武器。19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逐步卸下在欧洲的核对抗包袱,开始有余力关注朝鲜半岛核问题,抓住朝鲜拒绝国际核查的小辫子穷追猛打,并公开宣称,朝鲜已有能力制造2-3枚钚弹。
|
美、日、韩承诺用资金换朝不发展核武 面对僵局,部分国际社会人士(如美国前总统卡特和一些日、韩政治家、企业家)提出,采用另一种和平思路,协商解决问题,1994年6月卡特访问平壤,和朝鲜达成《朝核问题框架协定》,根据协定,国际原子能机构将在宁边核设施安装监控设备,朝鲜不经允许不得拆卸这些设备,也不得启动已被封存的设施,作为回报,美、日、韩将提供资金、技术,无偿帮助朝鲜建造两座轻水核反应堆,这种新一代核反应堆安全、发电效率高,但无法制造武器级核材料,在核反应堆建成前,美、日、韩将向朝鲜提供发电用重油作为补偿。 |
![]() |
金正日时代:朝核问题进入反复无常化状态 |
![]() |
![]() |
假象:朝核问题已解决 然而1994年7月8日,即卡特访朝后不到一个月,金日成去世,金正日上台,朝鲜进入所谓“三年国丧”期间,对外交流出现停滞,而日韩等方对高达45亿美元的轻水堆资金缺口由谁填补争议不绝,重油补偿也经常断档,使问题变得复杂化。在一段时间的扯皮和交涉之后,朝鲜和美国首次进行了高级官员互访,2002年8月,第一座轻水堆在平壤奠基,国际社会一度认为,朝鲜核问题已经解决。 |
美国终止重油,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但就在两个月后,美国侦察机发现,朝鲜不但仍继续核计划,而且正就第一次核试验做最后准备,随即在2002年10月派遣特使凯利访朝,要求朝鲜停止核计划,否则美国将中止援助,朝鲜则宣称,如果美国中止援助,朝鲜将“有权开发核武器”。当年12月,美国中止对朝鲜提供重油,而朝鲜以此为由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同时仍承诺不发展核武器。 |
朝鲜引爆小型核弹头,六方会谈破裂 2003年4月,中国倡议召开中美日俄朝韩六方会谈,以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得到各方响应,当年8月27日第一轮会谈召开,并在2004年6月第3轮会谈后发布了一项主席声明,各方承诺“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 |
![]() |
新要价被拒绝,朝鲜退出六方会谈 在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下,朝鲜在当年9月底宣布重返六方会谈,但提出了新的要价,要求国际社会给予更多援助,以换取朝鲜“去核化”,遭到美方拒绝,当年10月14日,在各成员国一致赞同的前提下,安理会通过谴责朝鲜核试验、并对朝鲜实施相关制裁的1718号决议。 |
朝鲜回到六方会谈,美国恢复援助在各方斡旋和努力下,2007年7月14日,朝鲜宣布关闭宁边核设施,接受国际核查,当年9月,重返六方会谈,并通过“9.19共同声明”和“2.13共同文件”再次确立“去核化”目标,作为回报,2008年6月,美国在朝鲜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相关清单后,将朝鲜从“流氓国家”名单上除名,解除“敌国贸易法”中相关制裁条款,同时恢复向朝鲜援助重油。 |
![]() |
朝鲜再次退出六方会谈就在国际社会再度松了一口气之际,2009年4月,朝鲜宣称“发射通讯卫星”,发射了一枚越过日本上空的运载火箭,这被认为是洲际弹道导弹实验而遭到美、日等国强烈谴责,13日,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要求朝鲜停止类似违背1718号决议的行为,朝鲜外务省以此为由,在第二天宣布退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不久后重启核反应堆,责令国际核查人员离境,5月25日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6月12日,安理会通过1874号决议,对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给予“最严厉谴责”,并加强对朝制裁,授权国际社会拦截朝鲜可疑船只和飞机。 |
![]() |
“核家当”很简陋,“核心思”很缜密 |
![]() |
![]() |
朝核技术欠佳,但足以制造麻烦和恐慌 纵观朝鲜核问题的历史,不难看出,在金日成时代,朝鲜始终否认自己在发展核武器,而到了金正日时代,则不断反复,时而承认时而否认,时而强调“去核”,时而又再度挥舞核大棒。 |
朝鲜借“核”在打什么算盘
朝鲜的核胃口其实一目了然:首先,在经济和军事实力被南方反超并不断拉远差距,且追赶无望的情况下,希望靠一招鲜的“撒手锏”维持对抗的平衡,确保自身的安全; |
朝鲜借核说事的空间将越来越小
朝鲜宣称“自主掌握”的“核聚变发电”属可控核聚变,这个项目至今尚无一国成熟掌握,中、俄、美、欧盟、日、韩、印7国自2005年6月28日达成协议,在法国卡达拉舍建立实验反应堆,开展为期30年,耗资100亿欧元的ITER可控核聚变研究项目,这一号称“仅次于国际空间站项目、世界第二昂贵国际科学合作项目”至今尚未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一座商业开发堆要到2015年才“有望落成”,以朝鲜的国力、科技力如何可能“自主开发完成”? |
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胡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