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盖达尔,最后的技术官僚
 

     以“休克疗法”改革而著称的俄罗斯经济学家盖达尔16日凌晨因患血栓在莫斯科家中逝世,享年54岁。他主导的“休克疗法”改变了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完成了俄罗斯经济主体的私有化,同时也使俄罗斯经济陷入休克至今仍未完全复苏。作为一个技术官僚,盖达尔持有自由的经济立场和保守的政治立场,他的经济政策从一开始就没有在政治问题进行彻底反思。盖达尔和他的团队在俄罗斯转型最初两年所经历的,反证了转型的复杂艰巨,更印证了机会主义政治与经济技术官僚结合的失败。【网友评论

  学者型官员

    职业经济学家出身的盖达尔出名在政界:他在叶利钦的第一任政府里先后担任经济部长、财政部长、到副总理等职。1992年下半年年仅35岁的盖达尔担任俄罗斯政府代总理,成为当时俄罗斯经济政策事实上的总设计师。这位享年不长的学者型人物担任政府要职的时间不过两年零两个月,从政的时间也不过12年零两个月,但就是如此短暂的政坛履历,却让他的名字永铭史册,或者换言之,永远和争议联系在一起。

  盖达尔与“休克疗法”

    盖达尔的恶名源于当年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改革。这个改革导致数百万俄罗斯人的储蓄贬值,改变了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但也完成了该国经济主体的私有化。大规模私有化还导致大批国有企业落入特权阶层手中,俄罗斯从此进入“寡头政治”时期。“休克疗法”的失败使俄罗斯付出惨重代价。GDP总量几乎减少了一半,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民族工业遭受灭顶之灾,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整体水平倒退了二十年。社会两极分化空前加剧,治安恶化,大批优秀科研人才远走他乡。昔日的俄罗斯帝国一夜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

  政治妥协的牺牲品

    “休克疗法”让俄罗斯几乎陷入休克,昔日的红色帝国只剩下一个病恹恹的躯壳,街道上充溢着愤怒和绝望的失业人群。1992年底面对一个对当时叶利钦政策非常不满的议会,盖达尔的总理提名一直没有通过,他最终作为政治妥协被叶利钦以切尔诺梅尔金所替代。

 

 自由的经济立场和保守的政治立场

    盖达尔对市场有近乎宗教信仰般的坚定信念。他改革的全部目标就是建立起一套新的市场体制,然后利用任何方式巩固它,并且由此保证政治的稳定性与延续性。他认为对于缺乏民主传统的俄罗斯而言,只要经济继续发展,都市受教育的中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民主就会自然降临。作为经济学家,他相信自由市场的力量,但是他作为技术官僚,却以维持社会经济的秩序为最高天职。

   叶利钦政治路线中的一个棋子

    作为代总理,盖达尔和他的团队其实更多的充当了叶利钦的工具:当改革向前推进时,他们可以证明叶利钦用人得当。当改革出现争议时,他们可以被推到前台,替叶利钦承担责任。但一切改革的措施,不经过叶利钦的权力背书,都是无法推进的。而叶利钦本人所要考虑的,不是经济学理论的逻辑正确与否,而是如何在与反对者的权力游戏中谋得平衡。机会主义政治的妥协游戏被带入理想化的改革方案。
    盖达尔作为叶利钦政府中的政策执行者,其实并非政治风向标的真正舵手,他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入阁,推动激进的市场经济改革,只不过是叶利钦政治路线中的一个棋子而已,目标就是以经济改革来推动政治结构的急转弯。

   毁誉参半的改革者

    对于盖达尔领导的“休克疗法”经济改革,俄罗斯社会有很大的争议。支持者认为,盖达尔让俄罗斯经济迅速摆脱了苏联时代的阴影,功不可没,至于“休克”的失败,主要应归咎于历史,因为面对一个外债1200亿美元、内债1万亿卢布,整个经济体系千疮百孔的俄罗斯,任何人都未必能做得更好。而反对者认为正是“休克疗法”让整个俄罗斯“休克”了差不多10年,更有人指责他是导致苏联灭亡的罪魁之一。普京在其去世后,歌颂他是“真正的爱国者”,而梅德韦杰夫则只是低调地称呼他是“出色的经济学家”。

 


 技术官僚型政客的通病

    技术官僚型政客的通病,在盖达尔身上一览无余。他信奉自己所熟悉的理论,他需要毫无保留地贯彻依据这些理论所制定的政策。然而,这需要说一不二的威权权力来实行。叶利钦当然是个铁腕人物,但他要治理的是个刚刚解体的新俄罗斯,一切政策被打折扣,一切权力被限制,是这个新俄罗斯的根本特征。所以,被打折的盖达尔改革是新俄罗斯的胜利,当然,也可以说是失败所在。

   技术官僚成为不公正的代言人与执行者

    盖达尔和他的团队在俄罗斯转型最初两年所经历的,反证了转型的复杂艰巨,更印证了机会主义政治与经济技术官僚结合的失败。
    由盖达尔这样的技术官僚所主导的激进市场改革,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没有在政治问题缺乏彻底反思,这些技术官僚们表面上是自由市场的支持者与实践者,但是他们又无法看到政治的深层逻辑,而且还经常拥有一种天真的政治幻想,认为渐进的秩序改良就会抵达民主的重点,于是拼命地以维持现有秩序为己任,结果反而成为另外一种不公正的代言人与执行者,而这正是那些“政治强权人物”内心所最为期待的结果。

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李蕴贤 设计:宋明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