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方言里有句“吃牢饭”的俗话,其意与“蹲监狱”一样。一般来说,守法的普通群众,除了狱卒,很难知道牢饭的菜谱。前一阵子陈水扁被羁押,台湾媒体曝光了台北看守所的菜谱,普通民众很不以为然:原来阿扁的午饭便当里,卤蛋也是半个!牢饭之所以不好吃,是因为口腹之欲要以人身自由为代价。
生命诚可贵,民以食为天,活不下去的人可以乞讨,但堪称来之不易。
难道我们如此神速地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接轨了么?我依稀能想起来当年上课之时老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血泪控诉,甚至我们学生还一度强烈表态,义愤填膺地要求解放地球其他四分之三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至于是不是干涉人家内政,伤害别国人民的感情,也顾不得了。
在奇闻迭起的今天,付姓老人不过是极端的一例。据说付姓老人最早想抢警察,天不遂人愿,才找了年轻女子下手,最后如愿以偿。不过美国的苏比是短期,过个冬天就出来了。
从他想抢警察的愿望看来,他是不想给这个和谐社会添乱的。他甚至不会像苏比那样去甜品店里抢蛋糕,从行人的手上夺一把伞。他试图把社会影响降到最小的程度,在实施抢劫的时候,也不像梁山好汉那样,动辄把对方砍为齑粉,蒸成包子。这真是心肠最好的劫犯,老天保佑他在监狱能吃上饱饭。
监狱设立的初衷是惩前毖后,以改造功能为主。其预防犯罪的功能体现在,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对尚未发生的犯罪行为进行震慑。但是在这个案子中,监狱的功能,被付姓老人的行动简化为温饱之所。其预防与改造功能,对这个年近古稀的老人而言完全失效,因为他的犯罪动机就是犯罪结果。
老人也“不想给政府添麻烦,但实在老了,干不动了。”中国人民的淳朴憨厚,在这句话里表现无遗。老人可能也不知道,监狱开支系公共预算开支,源自税收,他在监狱的衣食,某种程度上也是他自己的劳动收入换来的。这样的话,吃牢饭也许更会心安理得一些,他完全不必有给社会增加负担的负疚感。
这当然也暴露了中国养老保障机制的不健全。清宫戏里面,我们还经常看到饥馑之年,官府施粥送寒衣的场景。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虽然也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故事发生,总还没有主动要吃牢饭的例子。假如要监狱承担养老院的功能,那社会保障部门基本可以不用干活拿干薪了。
老人的这一行为,很有可能被其他衣食无着的人竞相仿效。因为监狱不用交钱,饭菜也许比养老院还好一些,两相比较而言,老人的选择可能是对自己最为有利的行为。不过这件事要看从怎么角度看,是否辩证地去看、是否一分为二地去看,监狱变成粥场,这真是坏事变好事。
人们通常很少面临自由与温饱的两难选择,这二者向来也不构成矛盾的两极。从基本生存的角度而言,宁要温饱、不要自由,是对生活绝望之后无奈抉择。还是那句老话,人都是逼出来的。伟大的文学作品,打动读者的总是最为荒谬却又最为真实的那种逻辑。这种最为荒谬又最为真实的情节,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挥之不去。
(作者为搜狐特约评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