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为制造信息不对等,从而导致风险蓄积和放大,其对金融市场乃至社会稳定的杀伤力,就更难以预期。如果说投机损失应该追究责任的话,这种隐瞒信息、操纵市场的责任,就更应严肃追究,否则将无法恢复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进入新闻专题) | |
由于在澳元衍生产品交易中损失惨重,目前已达155亿港元左右,中信泰富目前正处于风口浪尖:总经理范鸿龄辞去三项公职以准备配合香港证监会调查;香港财政司公开表示一待调查结束,将考虑成立专门委员会处理此案;麦格理将港股中信泰富的目标价下调68%,甚至一度传出董事长荣智健被要求辞职的消息,目前已被否认。(最新进展:中信泰富事件或藏“内幕交易”)
不仅如此,由于中信集团持有中信泰富29%股权,这一风波已不可避免地殃及前者,不仅公司流动资金状况会恶化,而且穆迪、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均已将中信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由于导致损失的是澳元-美元的美元沽空单,而澳元对美元汇率仍在急遽下跌通道,损失仍在继续扩大,而相应的冲击也势必会更加猛烈。
和此前一些有国资背景的机构在业务范围外私下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不同,本身就具备金融投资资质的中信泰富,原本是有资格参与这项高风险与高利润并存的投机交易的。虽然从交易内容看,在金融风暴愈演愈烈之际作如此大胆的冒险实属不明智;虽然从事后看,在澳元历史高位大肆建仓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但当局者迷,当事人自己在复杂的消息面和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面前,很难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判断力,出现一些损失原本也在情理之中,虽然责任追究必不可少,该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但这种技术、能力层面的失误,并非此案曝光后,人们最急于追究责任的层面。
据报道,此次中信泰富之所以冒险介入外汇衍生交易,原本是为筹集一笔收购澳洲铁矿的澳元,而之所以下如此大的筹码,是因为坚信财经界的权威分析,认为澳元汇率会一直保持坚挺。问题在于在当时的位置,做多澳元即使押对了宝,所获不过几亿的权利金,而一旦蹉跌,损失将是几十亿,很显然,这是一次风险几率远大于盈利几率的无谓冒险。如果说此前中航油等事件中,当事人都不同程度存在“非程序性操作”问题,那么此番中信泰富的投资,却是在正常公司程序许可的状况下作出的。在“次贷”弄得金融市场风声鹤唳、潜在风险又如此巨大的背景下,不论是中信泰富管理层自身,还是其大股东中信集团,均既未能严格把关,阻止这次冒险于前,复不能当机立断,及时止损于事发后。如果说造成损失的责任理应追究,那么,无法从制度上、程序上防范、规避、减少这种风险性损失,则是更应反思、更应追究的大事,如果像中信泰富这样的专业机构尚且无法从制度上自我防范投机风险,那么又如何能让投资者们相信,这些机构可以帮助他们规避可能的投资损失?
据媒体披露,这一投机自去年11月即已开始,而上个月7日,中信泰富管理层便已全面掌握了亏损的真实情况,但直到几天前才姗姗来迟地宣布。中信泰富这样做,其出发点大约是为了避免自身股价受到冲击,然而此举剥夺了投资者的知情权,令他们中很多人在全然无防范的情况下,被突如其来的利空消息打得措手不及,赔得血本无归。如果说,金融投机的风险本身就具备极大杀伤力的话,那么,人为制造信息不对等,从而导致风险蓄积和放大,其对金融市场乃至社会稳定的杀伤力,就更难以预期。如果说投机损失应该追究责任的话,这种隐瞒信息、操纵市场的责任,就更应严肃追究,否则将无法恢复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不仅当事人、当事公司应被追究,正紧锣密鼓调查、追究此事的有关部门本身,也应认真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应付的责任,自己是否也应被追究一下。无论如何,从制度上、程序上确保信息披露及时,对违规者予以及时、必要的警示和有力惩处,都是相关管理部门分内的工作。
(作者为搜狐特约评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liu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