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民间救援需专业化 以不添乱为原则

在4月20日,从荥经到芦山的双向两道堵了30公里,对伤亡救援产生极大阻力。换言之,没有组织的一群志愿者不过是“乌合之众”,非但帮不了忙,反而添了堵;而组织化的志愿者,则可以做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

  距离“4·20芦山地震”发生,已经过去整整两天时间,这意味着震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已经所剩不多。对此,政府除了投入大量部队官兵继续进行救援,并派遣多支专业救援团队进入灾区之外,也迎来了大量进驻雅安的民间救援志愿者。的确,“汶川大地震”烙在国人心中的印记,不可能在五年间就被抹去;相反,大地震刺激了民间应对地震灾害的知识、资源和志愿者的爆破性增长。一旦再次发生相似的灾难,民间救援力量可谓一拥而起,势不可挡。


四川雅安芦山县,人们在街头避难。[详细]

  此次芦山地震爆发后,有附近邛崃的志愿者仅在地震发生8分钟之后,就开始组织一批救援物资运往灾区,其反应速度大大超过了当地政府。待至芦山地震的消息传播广泛之后,全国各地无以计数的志愿者也纷纷开始跃跃欲试,甚至于,有部分地理位置较近或救援经验较为丰富的志愿者,已经直截了当地赶赴了灾区。

  大灾之后,我们与雅安人瞬间融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为此,我们对亡者表达哀思,对幸存者送上祝福,更为失踪者进行祈祷。而除却情感抒发,捐资赠物的活动也在迅速展开,更有不少志愿者希望加入救援行动。凡此种种,无一不是我们社会正能量的体现,也无一不是我们建设伟大市民社会的宝贵资源。

  但震后初期的救援,并非一场“情感慰藉”,而是一场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分工精细的救援行动。因此,对于许多热情高涨的志愿者而言,冷静地思考自己是否拥有丰富的救援经验和前方亟须的专业知识,应该是必要的。否则,缺乏救援常识的个人如果自身难保,反而增加了救援队伍的压力。

  当然,震后灾区肯定是急需志愿者的,这一点当毋庸置疑。如果说存有疑问的话,应该是如何将拥挤不堪乃至有些杂乱无序的志愿者,组织化地调配到各个岗位。换言之,没有组织的一群志愿者不过是“乌合之众”,非但帮不了忙,反而添了堵;而组织化的志愿者,则可以做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

  的确,作为救援行动中的一股新变量,民间力量的进驻毕竟增加了同一空间的负荷能力。尤其在极端重要的交通问题上,如果无组织的民间志愿者一拥而入,造成交通压力是很容易的。在4月20日,从荥经到芦山的双向两道堵了30公里,对伤亡救援产生极大阻力,这其中,涌入大量志愿者也是原因之一。

  在目前的情况下,就人员救助而言,部队和专业化救援团体必定担负了绝大部分工作量。但除此之外,包括伤员救治、灾民的食物分配、防震知识普及等细微但却同样重要的事情,亟须志愿者去担负。在汶川大地震之后,许多志愿者由于是单独行动,或者即便进入一个组织,组织本身也无法有效安排工作,导致了救援力量的废置。

  因此,从现在起,要发挥民间救援力量的最大效应,也为避免出现无序情况的发生,当地赈灾机构应该与民间组织合作,成立一个或者多个民间志愿者“协调中心”,以便为民间救援力量的介入做一个详细的规划。这样的“协调中心”,应当做到专业对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互助帮扶的原则,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对人力的科学安排。

  大地震之后,同胞的离去势必触发我们内心的悲伤。但对于震后救援,“悲伤却可能是最差的选项”。兴许,这种发自内心的移情力有助于全体社会的情感动员,但置于具体的救援环境中,专业化的救援技能、组织化的救援体系,才是更为灾区所需要的。当然,民间高涨的救援热情,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建设市民社会的希望。而假如这种喷涌的民间力量能够在震后救援中,实现自我的专业化、组织化、有序化,那么这种希望终究会变为现实。

  独家评论:

  抓住黄金救援时间 任何迟滞就是渎职

  “24小时前报出5级以上地震”几乎不可能

  方舟子:“大师”为何热衷地震预测?

  黄金72小时,帮忙远比骂街重要

  大灾面前搁置争议 欢迎蒙牛红会多多捐款

专题策划: 搜狐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