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银发时代,我们去哪里养老?

老龄化,养老院远远不够用

一家公立养老院:排队要10年

   最近,新京报记者以家属身份咨询,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称,目前有1100张床位,前面排了7000多人,“老人要住进来,至少得等10年”。记者调查数十家公办养老院,目前都是床位已满需排号,虽然不像第一社会福利院排了数千名,但数百人排号很常见。现在北京每百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为2.9张,而全国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9万个,总床位270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16.9张,与发达国家50~70张的平均水平相去甚远,与发展中国家20~30张的平均水平也有不小差距。【详细

日本养老一样排不上队

    实际上像北京这种情况,并非中国独有,日本的公办养老院也是一样需要排队。比如大阪的玲风苑建于1999年,一共有140张床位,申请者是允许入住者的10倍。里面住进140位老人,院外更有1400人在排队等候入院。这些公办养老院入院费用比民营养老院要便宜很多,实际上这里的老人享受的是社会福利。尽管日本政府早就未雨绸缪,但是有大约1/10的人口年龄超过75岁,有的城市已达到40%是老年人,已经到了家庭无法解决,必须由整个社会来解决的阶段,这让日本的养老院供不应求。详细

世界性难题:老了没地方养老

    除了中国和日本存在养老难的问题,老人如何能住上合适的养老院,得到周到的照顾,这已经是个全球性的难题,因为老人过剩已经席卷了大多数国家。西方因为经济低迷,养老问题更显得捉襟见肘。比如美国的养老院都在挣扎求存。长期以来,他们已经失去了对长者补助的国家医疗计划,尤其支付予长期或末期病患者,几乎无法支付覆盖的住宿费用。去年联邦政府还削减了11%护理院需要短期照顾受伤或急性疾病患者住院的报销率。而私人融资也遭到经济局势的打击,养老院大量关闭,在很多州已经排起了很长的等候名单,而婴儿潮一代将会让老人猛增,很多人希望能在家里养老,但65岁以上的老人占了癌症确诊者的55%,他们还需要医疗。【详细

老龄化就像一股飓风,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有着老有所养信仰的中国传统,将如何面对日益增长的老人和养老院稀缺之间的矛盾呢?

养老出路在哪里?

靠家庭养老,护理并不方便

    家庭养老,主要问题是现在子女的生活压力大,工作时间长,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照料老人。而社区的日间照料所也往往因为成本问题荒废。随着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老龄人的子女人数越来越少,而寿命延长的老人,4:2:1的结构已经形成,靠家庭养老负担就更大了。尤其是没有子女和不能自理的老人,靠家庭养老几乎是不可能了。在美国,这两类老人,往往只能把住房卖掉,用卖房钱去入住养老院,但是这样也撑不起几年,因为主要是私营的养老院很贵。中国不能自理的老人到2015年估计达到4000万,他们面临两难选择,靠家庭养老不方便护理,如果靠养老院,比国外更糟糕的是,中国的养老院并不欢迎不能自理的老人,因为担心承担责任。【详细

公立养老院,名额稀少进门难

    公立养老存在的问题就是拥挤,排不上队。因为公立养老院是国家建立的,可不计地价、造价,仅按运营成本计费,有的甚至收不抵支,需政府每年补贴。它们往往是处在居民聚居区,城市的中心地带,而且条件设施也不错,医疗、护理跟得上,最重要的是价格非常低廉。显然,这必然导致粥少僧多,出现上文那种拥挤排队的现象。而且即使排队,也往往需要有一定的关系。更何况,那些最有需求的不能自理的老人,还要通过面试和试住,一旦发现不能自理,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指望公立养老院,对一般的老人来说,没戏。 【详细

看看日本,鼓励民间企业办养老院

    日本能够入住公办养老院的都是幸运的老人,那些无法入住公办养老院的老人,只能去住民营的养老院。日本比较有名的西克姆公司,就是专门从事老人看护的私营企业,公司提供具备医生护士的老年公寓,每个月要缴纳20万日元(约合1.5万元人民币)的管理费,还要缴纳巨额保证金。一些知名的日本大企业也办起了养老院。例如松下公司在2001年就开办了一所智能化的养老院。在这所4层楼的养老院里,摄像机的镜头覆盖了几乎每个角落,这十分有利于看护人员随时了解病人的情况,老人随身配有呼叫按钮,保证医护人员随叫随到,该公司还研制出能陪伴老人的机器宠物。在美国也主要靠私人融资建养老院。【详细

三种养老院模式似乎都不能令人满意,各有各的利弊,也许养老市场需要的是进一步细化,做到专业才算成熟。

民营养老院,能挑起大梁吗?

民营养老院,规章制度限制融资

    2005年民政部就下发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在规划、建设、税费减免、医疗、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但是目前,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境。
    按现行制度设计,养老服务机构大多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养老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是明确无误的。我国《物权法》规定,社会公益设施不得抵押。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对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贷款人的主体资格至今没有明确界定,各商业银行依照各自理解决定贷款条件。而依据养老机构的性质和目前经营状况,其社会融资的渠道就“被卡住了脖子”。【详细

优惠政策反而成了民营养老院的两难选择

    民营养老院要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其基本特征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资源提供者不取得经济回报,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但现实中,民营养老院既然投资,按照市场运作,就忍不住要以营利为目的,它们还可以直接在工商部门登记,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这样一来国家规定的免征所得税、营业税和车船使用税,以及水、电、气、暖等鼓励性优惠政策就没有了。【详细

地租成本太高,民营养老院还是搞房地产?

    大部分民办养老机构租赁房屋经营,房屋租金一般达到机构经营收入的25%。由于近年来房屋租金大幅攀升,费用不断增加。为降低成本,民办机构多以租用闲置的厂房等场所为主,设施陈旧、结构不合理。也因其租赁性质,一些民办机构短期行为明显,没有意愿改善设施和设备条件,专业化程度难以提高。有的甚至以养老为名,行房地产之实,一民营养老院院长张吉文说,一些投资商打着建养老机构的旗号获得政府的土地支持,却只象征性地建了一点老年设施,但那根本不应算作养老产业,而是一个变了味的商品房项目。其实纯商业的养老产业,资金回笼周期长、回报慢,投资门槛也高。
    由于地租成本高,占固定成本的比例高,民营养老院走低端市场,盈利很难,致使其走高端市场,这又背离了市场供需,一面是大量的床位空置,另一面是众多的老人在门外徘徊。【详细

相比日本,中国的民营养老院还相当原始

    民营养老院除了政策上的劣势意外,它面临的还有社会信任问题。多次爆出的民营养老机构虐待老人的丑闻,令很多老人心有余悸。养老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还要有尊敬和关爱在里面。针对什么样的老人群体,养老机构有必要做细致的划分。比如日本,根据不同情况和老人不同的需要具体细分为老人日服务中心、老人短期入院设施、养护老人之家、特别养护老人之家、轻费老人之家、老人福祉中心、老人看护支援中心,按照不同功能和形式又分为看护型、住宅型和健康型。
    这样做的前提必须是要开放养老市场,让更多的不同种类的养老机构出现。【详细

结语:无奈,还是要靠家庭养老

    看来哪种养老院都是不够完美的了,靠公立养老院,远远不能满足养老需要,而且必须矫正一个原则,就是公立养老院应该以接纳不能自理的老人优先,而不是拒绝他们。靠民营养老院,政府既然承担不了养老的全责,那么就不妨在政策上放开,让NGO和企业去承担,给他们优惠和市场主体地位,降低地租固定成本,形成养老市场的广泛竞争。而这两者前提都要政府自觉,看来最后还是主要靠家庭养老,如果子女少,自己多想想办法吧。

靠民营养老院撑起老人的一片天,目前看来还有些力不从心,营利还是非营利,优惠还是不优惠,让他们很为难。至于,打着养老院幌子开发房地产,还有虐待老人,也没有很好的规范,非常粗放。

责任编辑: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