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地大物博的中国相比,伦敦的资源供给能力备受考验。中国游泳队队员孙杨吃不惯英国西餐,大厨随队征战伦敦。从一个简单的“吃”上,就可以看出,如今的奥运会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战争”。
奥运饮食:从舌尖开始打金牌战
美国游坛名将菲尔普斯,终于忍不住澄清了关于他的饮食传闻:“我从不吃那么多。都是谣言,我从未摄入过那么多的热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狂揽8金后,传言他在备战比赛时每天摄入热量高达12000卡,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量。天赋如菲尔普斯也不敢放开肚子大吃,更不用说体操选手们“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奥运健儿们尽情吃喝的日子不是没有过。1896年第一届夏季运动会上,运动员们吃的就是牛奶和水果等自然食品。在马拉松的赛场上,路边的工作人员随手给选手塞几个橙子解渴。当时获得冠军的是路易斯,这名希腊的“牧羊人”说,“我真后悔赛前怎么没在衣服上多缝几个口袋呢?”
随着奥运会越办越有规则,奥运饮食也越来越严苛。如果路易斯现在还活着,他恐怕没有机会也没有勇气去随便接橙子吃了。每一个东道主国家,几乎都为奥运食品安全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流程。2008年,北京在基层街道、乡村共安排了9000名食品安全信息员,并派出了1000人的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团队,所有的生产基地、配送中心、饭店、奥运配餐单位,都有监管人员驻扎。这种特供式食品安全链兴师动众,也为北京奥运会赢得了声誉。
有了北京在前,伦敦自然不敢懈怠。英国食品标准局成立了食品安全执法队,其中包括10名专业的环境健康官员对奥林匹克公园内部和周边地区的餐饮企业进行特别检查。伦敦对奥运村周边餐饮企业实行从0到5的“星级评判”,一旦沦为0和1的卫生不达标级别,涉事企业就要整改。在奥运会开幕之前,伦敦塔桥区已经有17家企业被直接关闭,多达200家企业不达标要整改,还有数家企业徘徊在整改边缘。
与地大物博的中国相比,伦敦的资源供给能力备受考验。伦敦奥组委首席执行官保罗-戴顿表示,所有居住在奥运村的参赛人员,整届赛事将消耗掉大约超过330吨水果和蔬菜、232吨土豆、100吨肉类、21吨奶酪、19吨鸡蛋、7.5万升牛奶和2.5万个烤面包。但8月初就有媒体爆料,伦敦奥运公园里闹起了一次不大不小的“饥荒”——午饭时间许多饿着肚子的观众们都去食品铺买食物,但几乎全部无功而返。
此外,与中国人自豪的饮食文化相比,伦敦并非个中高手,英式餐饮并不是世界的主流。为了接待1万多名宾客,伦敦还是建造了能容纳5000人就餐的主食堂,并根据惯例提供了世界各地的美食。国际奥委会明文规定,除了全球适应的食物(比如麦当劳等)外,菜单中必须包括这些食品:东道主的传统菜肴,穆斯林餐、犹太餐,提供的食品要有中、法、英三国语言体现,对过敏食物要清晰地标注,严格将素食与其他食品分开等等。除了表示对各种运动员的尊重,让其享受宾至如归的感受,这么安排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避免发生选手因为水土不服而失去竞技状态的悲剧。
俗话说,“病”从口入,运动员稍有不甚就可能在饮食上摔跤,不甚沾染兴奋剂被取消参赛资格或者比赛成绩,甚至是食物中毒无缘比赛,这种事情不是没有过。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美国田径名将、有望夺取个人赛金牌的迈克尔?约翰逊饮食中毒,憾失奖牌,直至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本土作战,他才如愿以偿,登上奥运会个人最高领奖台。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各国运动员对饮食安全极为上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了最大限度确保金牌不旁落,除了东道主尽心尽责,各个参赛队也是绞尽脑汁。在备战伦敦之时,关于刘翔吃不吃猪肉的问题就成了热门话题。猪肉,是中国餐桌上的常客,因为瘦肉精魅影而无法如常进入运动员的餐桌。奥运会开幕解说时,英国BBC吐槽中国代表团“好像把厨房搬过来了,我们在北京的时候见识到了。”尽管是因为中国队服的缘故,但中国强大的后勤团队也的确让人羡慕。
吃是一件小事,吃也可以是一件大事。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游泳队队员孙杨此次征战伦敦,就有一名大厨随队,因为来自浙江杭州的孙杨对于英国西餐不是很适应。当然,这名大厨并不是为孙杨一人服务的,他将为整个国家队做菜,只是口味会更加偏向于南方菜。最后,如大家所见,孙杨在泳池大放异彩,为中国游泳队拿下首枚男子奥运金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一个简单的“吃”上,就可以看出,如今的奥运会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战争”。
专栏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