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卡扎菲们:爱雕像,爱显摆,爱被恶搞 卡扎菲的雕像轰然倒塌了,穆巴拉克的画像被清除殆尽了,萨达姆的雕像早已经被拉倒摔碎,叙利亚总统哥哥的雕像也被推倒了……政治强人们曾经用它们来灌输权威给人民,赢得歌功颂德,希望青史留名的,如今都被毁坏的面目全非,被人们任意的玩弄、恶搞和发泄愤怒。雕像的倒掉,让出人民的广场,成为一个历史时代结束的标志。 |
![]() |
|
|
|
往期回顾
|
一座纪念碑或者有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建筑,总是要使某个人物、某个事件和某种事物不朽。作为一种公共政治性的图像,它以特有的形体和手势语言将社会所留下的政治记忆以符号化的方式强化并固定下来,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影响后代人的集体记忆,这就是为什么大型纪念性雕塑多数由国家出资建设,占据城市广场重要空间的原因。以前苏联为例,根据上世纪90年代统计,前苏联在各地建的各类室外雕塑超过万座,最大的两部分内容是卫国战争题材和领导人肖像,苏联解体后,各联邦主体纷纷出台决议拆除苏联领导人形象。“十月革命”以来已有两次“炸碑、毁像”的潮流。柏林墙倒后,德国把列宁的雕像摧毁掩埋,后来又挖出来放进博物馆。政治人物雕像的毁坏成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标志…
英国骚乱发生时,首相卡梅伦正在意大利度假,被拍到与太太悠闲喝咖啡的照片;副首相克莱格则陪同夫人返回娘家西班牙,顺道去了一趟法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远赴美国加州,被拍到在环球影城大玩机动游戏;内政大臣文翠珊则被传正在瑞士度假。英国政府领导层几乎陷于真空状态,难怪受到批评。同样的是,卡特里娜飓风横扫美国时,布什和切尼在牧场休假,赖斯在纽约购物,这成为奥巴马竞选时绝佳的演讲题材。一场危机中,如果一开始便有人指挥若定,结果可以天差地别,这就是所谓“黄金72小时”法则。危难中民众的财务或生命遭受损害,难免蓄积怨愤,就像堰塞湖一样,民众希望寻找一道缺口把情绪如山洪暴发般宣泄出来。政治往往如此。常人能做能享受的,政治领袖不一定就可以…【详细】
仪式上的“场面话”,只不过是一组陈述的罗列,毫无逻辑和意义可言。但它措辞方便,既有现成词章,说话的人就用不着费力地别出心裁。又由于是仪式,所以演讲者的表情、声调与动作也都必须尽量跟随一套现有的规范。他们的神气应该配得上他们所说的话,因为那些话老是那么的伟大、光明、正确,他们也就得一路高亢激昂。久而久之,这些言语还有了自己的修辞美学,比如好用数字。凡是组织论点,往往得把它们套进一组数目字构成的模型,例如,“一×二×三××”、“十大××”、“一种××,三个××”。他们最关心的是一套数目能否成形,读来是否易诵。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结合数字,于是诸如排比、反复、类比等句式也都成了惯见的措辞手段。言不由衷脱离实际,都无关紧要了…【详细】
《纽约时报》发表影评:《3D肉蒲团》毫无色情之处。它讲的是软弱无用的明代儒生未央生、他长期受苦受难的妻子铁玉香与奸诈邪恶的宁王之间的故事,影片有好长一段情节都是宁王在折磨他们夫妻。未央生发现自己是个极其糟糕的情人,这段情节长而搞笑,用蒙太奇手法,呲牙咧嘴、面目狰狞地展现了未央生的早泄。这促使他投入了宁王的“怀抱”,同宁王绝世楼里的无数女子任意狎乐。情节回环突进,又激起了一番盘错相生、莫名其妙的报复行为,以及众多冗长乏味、一点儿也不色情的性情节,偶尔穿插一些了暴力镜头。它通过在众多女性乳房上做文章来展开故事,它们赤裸着、挤弄着、被舔着、被掴着、被戳着,并以放荡地方式被压在玻璃上,仿佛在说,我们能日日夜夜都如此,毫无快乐可言…
|
《不二》:虚无之境的性荒诞
|
《1989年的革命》:克格勃的浴室阴谋
|
《独立书店,你好!》:扒扒各地的人文书店
|
《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