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比起上一代的博客,它的门槛低得太多,表达意见只需要一句话。你就是那个信息传播者,是自己的主人,“围观就是力量”。但问题始终是目光真的有作用吗?我们见过媒体报道使得“孙志刚案”改变了中国强制收容的政策,也见过博客的揭发使得“华南虎”成为一个大型的笑话。表面上看,它好像真的管用;然而,这两件事的性质和影响的范围相去何其之远?为什么只不过是揭穿了一个地方上小小部门参与的骗案,大家就已经兴奋得难以自已,把它解读为该年度最重大的“公民胜利”之一?在号称“微博元年”的2010年里头,我们的围观又起到了多少作用呢?全中国的微博使用者一起关注过那么多件大事,后来都怎么了?我甚至要大胆猜测这里有一道相互逆反的趋势:一方面是参与者日众、声势日壮的目光,另一方面却是越来越不被动摇的现实……【详细】
《时代》周刊公布了“脸谱”的创始人扎克伯克为2010年度人物以后,一些质疑之声也随之而起。就如美国著名的《赫芬顿邮报》说的,扎克伯格所发明的不过是“世界迄今为止最能打发时间的东西”。在后工业时代,人们最大的异化并不在于知道的名字不够多,恰恰在于,翻遍了厚厚的通讯录却找不到一个想要拨打的号码。就信息交换方式的变革而言,维基揭秘的创始人阿桑奇做的比扎克伯格更多,因为不管真假,他至少让很多人觉得自己看到了孔雀开屏背后的屁股。事实上,在《时代》年度人物的读者投票箱中,阿桑奇稳居第一,得票数是扎克伯格的二十多倍,但编辑们不知出于何种考虑,让大多数人保留了意见,自己选择了仅仅排名第10的后者—这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清楚地告诉人们,这个世界上控制信息流动的架构一点都没有改变。【详细】
历朝历代,商人的地位高低如何,只要看一个景象就可以了:当商人与官员在一起的时候,是站着的,还是坐着的,或是“跪”着的。江南士民反抗元朝之时,江南一带众多汉族富商地主给予了积极的支持。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广泛吸纳这些人当官,甚至还与他们称兄道弟,沈万三就是最重要的金主之一,民间传说,他与朱元璋曾结拜为金兰兄弟。明政权定都南京后,要修筑城墙,沈万三出巨资,独力修建了三分之一的城墙。当春风满面的沈万三突然提出要犒劳三军时,朱元璋却怒称他是想要犯上作乱,一定要杀了他。朱元璋认为元朝覆亡在于中央集权涣散,民间的势力强大,才造成了祸乱。因此,当他听到沈万三要犒劳三军后会勃然变色,正是这种心理的条件反射。沈万三的命运从此更改,以致他儿子爬着勾结权贵,明初商人地位演变可见一斑。【详细】
嵇康总得有一天纵情肆志;游心玄机,找朋友喝喝酒,小小地发作一下。他以为既远离政治,便偶尔得罪一两个人,也不至害身,不料碍眼是百祸之源,而政治笼罩一切,不是你想躲就躲得过的。嵇康下狱后,有个成语叫“事与愿违”,便出自他在狱中写的一首诗。本想顺流无愆,偏偏顺出了祸事,他怪罪自己还是不够小心,但一位诗人,哲学家,还要怎么小心,大家才满意呢?有嵇子之志的,或是有别的兴趣,对世务不太关心的,还有很多人,有的横死了,有的受很多气,有的一生平安。人们评论起这些事情来,总是说和个性相关,好像那是他们自己的错。被动物园里的老虎咬了,要怪自己不小心,但若老虎就在大家中间,择人而噬,未被咬到的,难道要觉得被咬的是活该?或许权力的凶狠,早把人们吓倒,所以后世人咏到嵇康,每说他不小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