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多克窃听门是毫无廉耻吗?窃听门之后,默多克的媒体到底具体都受到哪些指控,视乎无人细究,一股脑地谴责他们侵犯了隐私权,几乎成为政治正确的口号。如果暂时撇开英国的法律土壤,默多克的窃听包括对政府官员的信息获取,就真的一无是处吗?为何公众之前能容忍他们对官员的揭秘,而不闻获取手段? 公众知情权比消息来源问题重要 默多克旗下的《世界新闻报》窃听了诸多公众人物的信息并公诸于众,其中包括王子的膝盖受伤,包括吉格斯的八年弟嫂偷情,当然更是包括了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大臣泰萨-乔维尔夫妇和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我们知道公众人物站在那个位置上,牺牲掉一些个人的隐私是必要的代价。更何况,默多克的报纸对政府官员的窃听和揭露,本身也更广泛地满足了公众对官员的知情和监督权。 案例:五角大楼文件案的启示 当然,默多克的《世界新闻报》案主要是落在了英国的手里。而英国的保密法比美国瑞典对媒体的事前限制更加严格。但是,引用美国五角大楼文件案的例子,只是想说,放松些媒体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并不必然带来更大威胁。【详细】 默多克不可饶恕的是对隐私权的侵犯 默多克窃听门中对公众人物尤其是政府官员的窃听,以期望获得信息并公诸于众的做法,尽管不能援引英国以外的法律,但是理应受到足够的道义宽容。只是其中对一般平民,尤其是对战争受害者,还有像对13岁受害小女孩的手机的窃听,并误导司法调查的行为,确实赤裸裸地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
|
![]() 默多克窃听门里有多少是窃听的公共信息,有多少是个人的隐私呢? |
永远对政客的道德滑坡保持警惕英国执政党和反对党联手提出加强限制媒体的动议,人们理应看到政客们趁机取巧的扩权企图。而从政客和默多克的亲亲我我到突然翻脸、六亲不认,政客的底线比默多克还要低。 不可忽视政客借机加强对媒体的审查 窃听门发生之后,随着舆论持续的质疑,无论是英国的首相卡梅伦还是反对派的首领米利班德,转而开始以“痛打落水狗”彰显自己的纯洁无辜,或过而能改,以免被政治对手暗算。就在月初,默多克的招待会上,执政党和反对党的政客、政府官员和议员们还济济一堂,争相接纳这位“媒体魔术师”,如今却一个个板起面孔,争先恐后地向默多克帝国递出杀招。 政客倒打一耙凸显道德无底线 刚刚被迫辞职的伦敦大都会警察总监保罗.史蒂文森爵士,4年间跟默多克父子等新闻集团领导人会面18次、聘用《世界新闻报》副主编瓦利斯担任警方媒体关系顾问,而首相卡梅伦自去年上台至今就和这些人会面26次,并聘用《世界新闻报》前主编安迪.考尔森为新闻秘书…… 政客信条:飞鸟尽良弓藏、断臂自救 实际上,默多克能够从一个澳洲小报发展到横扫英伦的媒体帝国,与他和英国政党政治的深入渗透有关。从撒切尔夫人时代,默多克就和英国的保守党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比如在对付工人罢工上,两者是很好的盟友。这助长了它到处挖刨、钻营,王室成员、政坛精英、文体明星,乃至阿富汗阵亡士兵和失踪遇害女孩家属,都成为他们监控、窥视的对象。更大胆周旋于各政党和朝野政界名流之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既能助你圆唐宁街之梦,一旦用不上,也会毫不客气地拿出隐私相胁。 |
![]() 英国政客们赶紧跳下默多克的船,转过头来就可以向他丢砖。这高难度的转体动作,做起来气不长出,面不改色,政界底线竟如此。 |
默多克应该有直面挑战的勇气默多克在窃听门之后,基本上被问题推着走,他希望消极避战来尽可能地止损,但是这迎来的是政府有目的的新闻限制和民众的持续愤怒。他很绅士地出席议会的质询,是个良好的开端,邓文迪的还击,默多克,你该直面挑战了。 消极止损的退缩战略难获同情 危机发生至今,默多克只是被动退档,且挡且退,最初他不愿放弃收购天空台,不愿抛弃亲信布鲁克斯,后来他不愿出席听证会,只肯将事件归咎于“公关技巧的小小失误”,只是迫于形势和压力,才不得不一退再退。 公众是有底线的,回归媒体的边界但是,普罗大众终究还是有底线的,当个人隐私权面临着毫不知情的窃听,这是多么大的恐惧。而默多克如果认识不到这点,那么除了飞来的一块块砖头和政客的落井下石,不知道将会败退到何时。邓文迪一巴掌的还击,应该让默多克意识到像个绅士般地直面挑战。无论是对自己对公共信息的窃听、披露还是对平民的隐私权的侵犯,该辩护的就要辩护,该负责的就要负责。无论结果如何,至少这个过程将会为媒体界的未来树立一个个标杆。 不与政府同流合污,不践踏平民权利最后,让我们记住美国联邦大法官们的阐述:新闻自由的首要职责就是防止政府的任何一个部门欺骗人民……对行政部门的政策和权力的惟一有效的限制,只能来自一个开明的公民团体,来自一个信息完备和有批评精神的公众舆论,只有这些才能保护民主政府的价值。当然前提是不与政府同流合污,更不去践踏自己的根基——民众的权利。 【详细】
|
![]() 新闻自由的首要职责就是防止政府的任何一个部门欺骗人民。默多克如果像个绅士般的面对,这个过程将是媒体重新树立信仰的再洗礼。 |
责任编辑: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