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达芬奇”消费者不需被过度保护

达芬奇“冒充”国际品牌了吗

    “达芬奇”这个“洋品牌”是以高端和价格昂贵著称。价格昂贵的关键一是号称“意大利原产进口”,二是号称原料都是没有任何污染的“天然的高品质原料”。

“意大利原产进口”基本属实

    所谓“原装进口”,现行规制不问“原装过程”,只看货源地是否符合“进口”之一般要义——显然,达芬奇家具从深圳报关出口到意大利,再由意大利报关发货至上海,并经上海海关验证确认, 一整套手续已经具备。
    以出口转内销的形式对本土产品做洋化包装这一行为很难说构成欺诈,因为这些产品的确是在意大利境内由一个意大利公司贴上了在意大利注册的商标后,从意大利港口装运到中国的,至于其中多少加工环节是在意大利发生的,在当今这个产业链高度全球化的时代,从“意大利产”这一标签中并不能作出多少推断。因此达芬奇家具“意大利原产进口”的说法基本属实。【详细

“用材与宣传不符”证据确凿

    达芬奇号称原料都是没有任何污染的“天然的高品质原料”。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记者通过半年的调查表明,这些家具不仅是在东莞生产,而且所用原料一些不是实木,而是密度板等人工合成材料。相关部门随后介入调查发现也达芬奇部分家具产品甚至没有封边,属于不合格产品。“虚假宣传”大概是唯一能对其进行处罚的理由。【详细

央视出手,高端洋品牌达芬奇家具陷于舆论漩涡。

不值得对盲目的消费者过度保护

    “达芬奇”这样的名字,显然就是专为那些对欧洲所知甚少的人起的,生怕看不出它来自意大利。

对“意大利家具”的预期本不合理

   消费者得知达芬奇家具的绝大部分加工环节其实发生在东莞,无疑会大大出乎那些花高价购买的消费者的预期,问题是,这样的预期是否合理?由“意大利产”这一标签所产生的对高品质的期望,是基于某种统计印象,但从统计印象是不能得出个体判断的。因为选购行为远不是统计抽样,消费者的购买决定高度依赖于其所处的信息和社交环境。
   假如法律为这类基于统计印象的预期提供保护,无异于将这些印象作为质量标准强加给当地厂商,并对未来的消费者作出担保:哪里的商品都符合这一质量标准;而实际上,这一担保无疑是虚幻的,一个地区的家具质量普遍很高,并不意味着其中每个家具商都奉行高质量标准,即便目前确实如此,也不能排除未来某些家具商选择低端路线。【详细

“意大利家具”不受地理标识权保护

   产品地理标识(GI)指干邑白兰地和西湖龙井之类已经将某个地名与产品的原材料、工艺和质量标准之间建立特殊联系的情况,这种联系经过长久的历史考验,已经获得了类似品牌的地位,它们的排他性使用已得到法律保护。而“意大利家具”显然并未获得干邑白兰地这样的地理标识地位,意大利家具商并未建立垄断性行会组织并将某种传统工艺设定为自律标准,意大利当地法律也没有对使用这一地理名称的家具商施加强制性标准。

地理属性不再是产品质量可靠的信号

   地理标识权所保护的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产品,而在现代社会,随着贸易的开放和运输手段的进步,全球分工日益精细,产业链配置已变得高度灵活,地理属性已不再是识别商品特性和质量的可靠信号,人们对质量的信任已越来越多的直接托付于特定商家和品牌的声誉。

法律不保护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轻信

   消费者基于对洋品牌的一般印象而特定品牌所产生的高质量预期,原本就是过时而虚幻的,不应得到法律的保护,这样的保护只会强化对洋品牌的盲目信任,而这种盲目信任将被精明狡诈的厂商利用来忽悠今后的更多幼稚消费者;法律应保护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信任关系,但不应保护不负责任的轻信,不应奖励那些放弃最起码谨慎的行为,实际上,起达芬奇这样的名字,显然就是专为那些对欧洲所知甚少的人起的,生怕看不出它来自意大利。

“达芬奇”这样的名字显然误导了不少文化程度不高的消费者。

“达芬奇”死不了,消费者怎么办

   比起一个群体的不正当聚财和无理智消费,比起政府部门的失职甚至同谋来,商业诚信的溃败算得了什么呢?一个小小的民营家具厂想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好企业,十有八九在现有环境中奄奄一息了。

别又借此批评消费者崇洋媚外

   央视节目揭露此事时,再次老调重弹,认为部分消费者有“崇洋媚外”心态。在国货质量尽失人心的今天,这种言论颇为不合时宜:“当社会课老师批评你眼中连月亮都是外国的圆,也许校长的儿子正在45度仰望密西西比河上空的月亮”。从食品到家电,国产品牌丑闻频繁一败涂地的今天,想找一个不崇洋媚外的“理性消费者”出来,恐怕并不容易。【详细

达芬奇不孤独,监管靠不住

   像达芬奇这的行为,已经不是一两起。2006年,号称源自德国的欧典地板,被证明所谓"德国总部"子虚乌有,代工厂就 在通州;2002年,所谓丹麦国际知名品牌音响"香武仕",其实是东莞卢村的"地方特产";至于打着意大利旗号的服装更举不胜举。甚至一些温州小作坊生产的皮包,会引进意大利的三流四流品牌贴上去,双方签个协议算是合作关系,但从设计到制造,都是土生土长的。商品上市后,就标个天文数字。
   至于怎么分辨这些,监管部门恐怕不太靠得住,有三聚氰胺之类的例子在先。除非你是哪种“花钱如流水,被骗不后悔”的大佬,要做到不上达芬奇们的当只能靠努力学习自求多福了。

 

“崇洋媚外”的靶子打不倒达芬奇。

责任编辑: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