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等要素的珠三角地区,事到如今也岌岌可危,不知道,那些更不具备这些要素的地区或经济体将如何面临新一轮的挑战——投资成本增加以及劳工荒、电荒、油荒等难题?
曾经一度辉煌、一度叱咤风云的珠三角制造业聚集区,如今大有煌煌大厦于既倒之颓势——2007年12月10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珠三角上千企业倒闭调查:成本上升致企业外迁”; 2008年1月22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新年的元月,入冬的珠三角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移之痛:上千家鞋厂倒闭,万余港企面临关闭潮,更多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计划迁离这里;2008年3月初,《华尔街日报》一则报道说“珠三角有上万家外资企业倒闭或外迁”。
随后在两会期间,广东方面就“珠三角企业外迁或倒闭”予以了否定。事实到底属于哪一方?据新一期的《商务周刊》调查走访,事情真情使如此这般——目前东莞出口加工企业倒闭后的普遍情形是,年前还在开工的企业,春节一过就关门了。工厂一关门,村委会的水电费和房租费还没有缴纳,工人的工资没有负担,稍微有点“良心”的老板会支付2—3个月的工资作为遣散费就走人,大多数选择直接“闪人”。 此外,香港工业总会一份针对珠三角港商的调查显示,珠三角目前约8万家港企中,有37.3%正计划将全部或部分生产能力搬离珠三角,更有超过63%的企业计划迁出广东。一家台湾投资公司预测,2008年劳动力成本将增加8%,许多台资企业将转移到内陆省份或越南,东莞和深圳地区的几百家台湾投资的小厂明年将关闭。
这里并不想追究谁到底讲的才是真话?我想说的是,这么一个庞大的产业聚集区,突然之间,面临如此之大的困境,实在出乎意料之外,似又在情理之中。
实事求是地讲,珠三角曾经的辉煌,正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的象征。如今正经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的陷入“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的凄凉凋零时刻,却真有点猝不及防的伤感。这伤感不仅是企业外迁和倒闭那么简单。
从经济角度讲,一个经济区域的崛起,没有那么简单,既然崛起了有过辉煌,如今却百般不如意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珠三角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其改革开放之初的“排头兵”,占了“天时”,谚曰,干得好不如赶得巧,自经济从计划到解放这一瞬间,珠三角的人抓住了机遇,也即商机。随后“地利”促成了珠三角的今天,临近香港、台湾、远及新加坡,附近有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以及沿海岸港口,无疑对于商业性质的贸易往来有了基本的保障。打个简单的比方,现在很多地区都搞开发区或特区模式,为何不成功?就因为它缺少了相关的商业氛围、配套设施,如此一来加重企业的生存、生产成本,又不利于产业输出。因为一个从这个地方进原材料也不方便,从这个地方运输产品也不方便的地方,肯定没有什么商业“地利”条件了,不毛之地,大抵不具备商业形态形成的条件。
至于商业氛围,又不妨看作是一种商业文明、商业文化。这里的“人和”因素相当重要。古代的晋商也好,徽商也罢,还是今天的折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里的商业文明发达、商业文化浓郁。因为有了商业氛围,所以,发展起来相当的快。类似的如,中国足球为何没有欧洲、拉美足球踢得好?根本原因就是氛围不一样,一个人从一出生就接触足球文化的国家,自然会好,中国的乒乓球不也一样吗?
其实“人和”也可以这样换算,即客户资源、资本资源、技术资源以及人才资源(包括劳动力)都可以互相拆借。你不告诉别人的别人势必也会主动探索、求取呢?这是不言而喻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固、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农村地区没有城市地区发展快、资源贫乏地区没有资源富裕地区发展快,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今天的珠三角经济区来之不易,若要从一个地区改变到另一个地区,正像把所有的商业经济搬到农村地区发展一样不现实。有一位学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非常现实:开发区是一个具有政治色彩的行为,它不会因为地理和人文的因素而不同,但是,经济发展的机制却依然要遵循它自有的规律——这个规律要反映不同地理、人文和其他个性的特征——违反这个规律的政府行为,只能维持一时,扭曲的效果难以为继。由此而论,今天各地大搞开发区模式,总起来讲,上马快,路修的快,政府机构成立的快,但是,衰败、破落的也快,放眼各地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区有几个红红火火的?发展到如今不也是“楼破地虽在,城春草木深”的破败景象吗?
那么,绕了上述那么一大段看似题外话,到底想说什么呢?事实上答案已经出来了——就是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等要素的珠三角地区,事到如今也岌岌可危,不知道,那些更不具备这些要素的地区或经济体将如何面临新一轮的挑战——投资成本增加以及劳工荒、电荒、油荒等难题?
果如某些论者满心以为产业升级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事情解决起来也就真的简单了,然而事实恰非如此。且引用珠三角地区企业的一句语录:“没有谁愿意走,但没办法再撑下去了。”借用这一句话,今天中国经济体中庞大的中小企业群恐怕没有谁愿意倒闭或破产,但是面对着各种压力以及政府在金融资源(融资贷款难)、基础资源配置(资产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涨)等方面的政策失衡、配置失衡,他们怕有更多的难言之隐不得不破产或倒闭。
请准许我概叹一句:今天珠三角的困局,正是今天整个中国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