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多人眼里,不是所有人都能用“亲民”形容的,只有高级官员的随和才叫“亲民”,普通人那叫“脾气好”。由此,“领导耐心地与与会代表一一合影”才具有传播价值。
高官气场:随和更是气势
先讲个故事。我刚入行的时候是小年轻,见过的官员不多,碰到县处级,都不好意思提要求,更不用说打成一片。
后来我所在的报社要培养年轻时政记者,干脆让我上全国两会。第二天我就突然意识到会场上厅局级都算“普通代表”,在代表驻地喝杯茶的工夫眼前过去好几个省部级。
真正让我“升华”的是一次在京西宾馆坐电梯。门口一堆人相互谦让,我着急去餐厅吃饭,不管那么多直接昂然而入,进去才发现大家谦让的原因—太坑人了,一个电梯里,挤了三个省委书记。
这三位高官看起来也颇不自在,其中一位终于想了个话茬儿打破静默,旁边两位纷纷附和。那一瞬间,我的“敬畏”坍塌了,原来省委书记也是“普通人”,也紧张。
开场铺陈完毕。这期专栏想跟大家聊聊官员的气场。
几个大领导挤在一个电梯里彼此尴尬绝对是极少数,更多时候,他们作为高官的气场,一接触就尽显无遗。还是挤电梯,一次去中纪委参加发布会,我和一位与会的监察部副部长挤在一起。副部长主动说:“看到你们我很紧张”,我说:“怎么会?您天天监察省部级的人”。对方大笑:“不一样,以前是我查他们,一会儿是你们考我啊。”
有关“气场”这事,一些人的印象是领导正襟危坐说官话,或者绝不表态的城府,其实这是一种低级的气场。真正的高官气场,首先就是讲实话。
还是两会,一次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参加某省的代表团讨论,一位省领导的发言被她当场打断,她半开玩笑又语带强硬地说:“你能不能别说套话了。”一位当地厅局官员发言中明里暗里地要中央拨钱,吴仪直接说:“这事跟你们省领导说。”
另一个故事,则是一位现任的某省省委书记,在某次大会上,拿起秘书起草的讲稿—这种讲话稿开头按惯例是一堆套话—于是这位高官淡定地说:“我先照稿念一段。”念完毕说,现在说正事。
当然,官员的气场,不单是直言不讳或作风硬朗,到了足够的位置,亲民也成了另一种气场。逻辑说起来倒也简单。在更多人眼里,不是所有人都能用“亲民”形容的,只有高级官员的随和才叫“亲民”,普通人那叫“脾气好”。由此,“领导耐心地与与会代表一一合影”才具有传播价值。
我记得现任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2007年的时候还是安徽省委书记,曾到央视做客“小崔说事”栏目。我当时在现场准备拦截采访,节目完毕要合影,郭笑呵呵地把身边的一个儿童拉起来说:“来,咱们也摆个姿势,当回明星,学小崔这么大牌。”周围顿时一片笑声。
具有这类气场的,还有原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这是一个下属都叫他“老卫”的人,我上会那几年每次都去海南团跟他约访。老卫的口头语是“理解理解我”,他会拍着你的肩膀说:“小马,今年能说的真都说了,再讲别人就该说老卫吹牛了,而且翻来覆去这几句话,没水平。”
事实上,关于“随和更是气势”这事,一次微不足道的旁观却也让我印象深刻。2009年我到某省采访,要去会场堵一位官员。时近中午,大厅中空空荡荡,一群西装革履的官员走光后,该省省委书记突然出现在我眼前—没有前呼后拥,也不见秘书,而最让我意外的是,与所有同僚不同,他穿着一双布鞋。
在政坛,穿着是有讲究的,一般只有上位者才能与众不同。而此种上位者,要么是为了标新立异,让人称赞;要不就是自信且随性,已然不在乎别人看法。
该省委书记显然不需要前者,于是穿布鞋这种隐而不显但又尽显无遗的小事,才真正是自信满满的表现。
专栏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