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桥下彻、石原慎太郎为何宁当市长不当“省长”

日本反官僚体制的政治新星

桥下彻“下嫁”推行新理念,剑指官僚主义

    桥下彻今年40岁出头,没有当选过国会议员,只做过一届大阪府知事,并且在没有做完的时候便辞职,去大阪府内所辖的大阪市竞选市长。如果换成相应的中国语境来解释,就是好好的省长不做,跑去下面的市里当了市长。从更高的职位主动要求担任下级职务,自然引起了新闻界的关注。桥下彻成了对抗现有管理体制的政治明星。 【详细
    他一上任大阪府知事就先拿官员开刀,为了减少财政赤字,他不惜与强大的代表公务员的行政工会博弈,最终通过了消减1100亿日元的财政预算,树立了他反官僚主义的权威形象。他反对中央集权,提出了自己的“船中八策”,主要是中央放权,给予地方足够的独立性。而且认为首相应该全民直选,他被认为是一股崛起的新政治力量。无论是地方改革路线,还是直选普选路线,都是对日本官僚政体的撞击。 【详细

石原慎太郎当东京市长十几年,对中央说不

    无独有偶,桥下彻的前辈石原慎太郎也是这么一个人物。桥下彻毫不掩饰的想学习石原,当选大阪市长就想建成东京都那样的城市。他们在反对官僚制度,反对中央集权和行政低效上有着共同的理念。石原的执政得人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认为首先要为民着想,只要对百姓有利的政策,哪怕对中央政府说不,也得顶风实行。当东京都的财政面临困难时,他带头给自己减少了10%的工资。

    石原慎太郎的施政理念,对于国家的事,每个人都要有我来做的气概,每个日本人如果没有独立之心,国家就无法进步。正是抱着这样的理念,石原不断进行特立独行的改革。他总是不停地眨巴着眼睛亲切地对东京都民侃侃而谈,每月至少要谈心一次。【详细

深知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约束越大

    这位石原宁可在东京市长的位子上干了四届十几年,也不愿意什么晋升,自有他的原则支撑,“我认为东京都知事可能比日本首相更有干头,因为有的首相一年都干不满就要辞职。中央政府的动作太迟缓,而我希望在东京都更快地振兴中小企业。”他们都是希望以小博大,用实际样本来改造整个国家至少是周边地区,石原说:“最起码辐射到了东京都周边的3个县:琦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他们正在参与东京都的改革。”作为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每年还要在都议会上发表四、五次施政演说,内容多谈东京的形势和大政方针,很多时候也延伸到全国的形势发展。
    这就是日本,地方政客有着更加自由发挥才能的机会,而且他们的影响力并不完全取决于权位的高低。那些位居高位的人,反而要接受全国范围内更多的监督和约束,接受更多政党力量制约,说话办事更需要谨慎,最后改革难成,倒有壮志未成身先死的悲壮。详细

日本大阪府知事(相当于中国省长)桥下彻辞职,去竞选当了辖内的大阪市的市长。石原慎太郎赖在东京市长的位置上不走。他们都推行了“蔑视”中央和官僚权威的激进改革。

历史上,官员为何只能上不能下?

单一通道,高官低就等于惩罚

    相对而言,历史上的官员如果想不断延续政治生命,不断晋升的话,主要依靠提拔。为了保持一定的内部公平,往往需要表现为排队等候。纵使官员因为年龄能力等问题,需要调离岗位,做个闲人养起来,也保证其享受某某级别的待遇。否则,如今级别降低了,那是一种对官员的惩罚。

    在中国这个有着2000多年中央集权传统的国家里,越往上掌握的资源越多,而地方的独立性基本无从谈起,作为理性人的官员也自然惟上是从,渴望能提拔到更高的位置,拥有更大自由度的权势。而历史上那些政治斗争失败被免官或者降职的官员,则往往处境很惨,这也是对官员们一心往上的鞭策。详细

问题官员复出,也鲜有降级任职

    问题官员复出已经司空见惯,不仅如此,而且复出的官员也鲜有降级任职的,一般都是平调其他岗位,甚至有的还有提拔重用。更遑论那些没有查出问题的呢,只要遵循按部就班的“排队升职”,官员基本只会上不会下。【详细
    在这个封闭的官僚体制内,除了这些官员,还能找到更好的替代者吗?就像唐朝的封德彝说的,天下的贤能才干都已经收入皇帝彀中。李世民说,不是这样,天下贤能很多,只是你缺乏发现的眼睛。实际上,不是封德彝眼睛不好,而是官僚体制是等级森严的“自己人”政治,贤能无法进入,自然表现为“无官可用”,只好重新启用了。【详细

“官本位”难容标新立异

    从政治学上说,官员只能上不能下,那是因为越高的官职代表着越大的利益,也代表着政治前途如何。在官本位体制下,让一个人去承担更低级别的职务,意味着他所在的岗位的施政不能得到认可,也是对其施政能力的否定。任何渴望维持政治生命的人,都会千方百计保住官位甚至有所提升。为了保住官位,除了表现出对上级的老实忠诚,以换取信任提拔,在中国几乎找不到其他途径。在这样的生态里,任何标新立异,锐意进取的人都难以立足。【详细

在中央集权的历史上,排队升迁的封闭官僚体制内,升迁途径单一,只能仰人鼻息。新陈代谢缓慢,常常让政府感到“无官可用”。

“桥下彻现象”是民主下的蛋

地方分权,政客的试验田

    在日本,地方相对于中央政府拥有相对独立性。市长是由当地的市民选举产生的,他们主要是向市民负责。比如石原慎太郎首次当选东京都知事就获得了超过对手80万张选票的优势,连任的时候更是获得高达308万张选票的战绩。如此高的支持率,石原难怪被戏称为“东京王”了。所以,才有了石原那么“嚣张”地批评、嘲讽中央官僚的资本。

    而桥下彻的顺利当选大阪市市长,也是依赖于地方分权和选民的支持,所以他才自信大刀阔斧做出决策,比如从2012年4月开始在全国募集大阪的24个区的区长,不出成果者随时罢免,这一举措让现任区长们有些胆颤心惊,手中的铁饭碗将被打破了。【详细

体制内突破,依靠选民更有政治前途

    桥下彻的做法不是因为他年轻幼稚,也不是因为他多么具有为民服务的高尚道德情操。他的所作所为,都是表现出标新立异的作风来,无论是拿行政公会开刀,还是大幅度消减财政赤字,他让日本政坛多年来按部就班的官僚作风相形见绌。
    他实际上在做一次政治投机,在民主党和自民党近年来都无法区分的中庸路线中,选民们投票热情下降,对政客“选谁都一样”厌倦的情况下,桥下彻鲜明坚定的政治立场,在更接地气的位置上,将会给选民留下深刻印象。这有助于他追逐比大阪府知事(省长)更高的职位,因为有政治理念会让他看起来更有领导力详细

体现民主的自我修复能力

    在民主国家,官僚体制的科层等级自然是官员可以不断升职,不断积累政治资本的通道。但是,除此之外,官员还有一个民主选举的升职通道。像桥下彻这种,虽然从更高的位置上来到更低的位置,但是因为可以更加方便地接近选民,可以更加精致地实施自己的政治原则和政策,积累客观有效的政治经验。
    在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发达的今天,不用担心这样做,不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选民的关注,反而因为新闻接近性更强,而获得更多选民的支持。打破常规,能让那些渴望改变的选民参政热情高涨起来。民选的过程,能够让停滞不前的官僚体制接受挑战,让新鲜的变革之风吹进,这就是民主的自我修复能力。详细

结语:引领变革者应该接地气

    当文官考试或者民选的官僚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公民社会需要变革的需要时,选民还有机会来推动它的改进。正因为如此,没有行政经验的美国前联邦参议员奥巴马当选了美国总统,而没有部长经历的奥朗德也登上了法国总统的岗位。相比起那些越级提拔或者连升几级的中式“火箭升迁”来,他们能令人接受,恰恰说明了民选的价值。

桥下彻和石原慎太郎之所以敢于激进改革,表现嚣张,是依靠背后超高的市民支持率,比如石原慎太郎初任时比对手多80万张选票,连任得票高达308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