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越监管越乱”是怎么回事?

政府机构忙于扩权,无心监管

2012,皮鞋很忙

    修正药业等九家企业涉嫌使用铬超标胶囊,网民调侃到:“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2012,皮鞋很忙。”仅从2006年算起,在中国发生的重大药品安全事故就有“鱼腥草”事件、“欣弗”事件、“刺五加”事件、“茵栀黄”事件,“清开灵”事件、“糖脂宁”事件、“双黄连”等等。这次铬超标胶囊只不过是在药品安全监管失败的历史上再加一个最新案例罢了。当然,何止是药品呢,从地沟油到毒奶粉到各种山寨到各种涨价,政府相应的各个监管部门有几个令人满意的?【详细

药监局为什么靠不住?

    任志强则发微博说:“十三家的毒胶囊,居然一家都没被专管药监的政府部门发现。却由媒体所揭发。税收都被这样的机构浪费了。”药监局为什么靠不住?首先从技术角度看,这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世界上的药品种类实在是太繁多了,仅仅《中国药典》中收藏的药品就有4567种之多,这些药品的生产又分布在全国的成千上万家厂商中,你说要给药监局配备多少人手和办公经费才能管得过来?
    所以药监局专家说“药监工作人员才有多少?”其实是有几分道理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孙忠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根本不可能深入到每一家药厂的每一个环节,明明制定了GMP,但企业就是不执行,该怎么办?”【详细

监管成了政府机构扩张的借口

    当药品和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时候,很多人提出的要求是追究药监局的监管责任,要求药监局加强监管。很不巧,这正是药监局所希望看到的。再重大的药品和食品安全事故爆发,都不会让药监局官员丢官,却会扩大他们的行政权力。要求加强监管力度是吗?好,请给我更多的人手、更多的经费和更大的权力。这就是官员的逻辑。
    在这样的逻辑下,我们会发现环保总局升级成环保部了,省的环保局升级成环保厅了,官员们随着加官升职,机构扩张,但是环保问题依然严重,几乎没有什么显著成效。为了控制物价,发改委来了,但油价、菜价、粮价持续涨个不停。政府监管陷入一个怪圈:出了问题——政府不作为——群众要求加强监管——政府抱怨监管力量不足——增加监管人力物力——继续不作为——再发生问题。循环下来,只见政府机构不断膨胀,却不见问题得到解决。【详细

要求加强监管力度是吗?好,请给我更多的人手、更多的经费和更大的权力。这就是官员的逻辑。

从行政监管到司法监管

行政监管不仅不作为,还扼杀了创新

    而且,如果让政府部门为药品安全负责,那么新药的研发和上市速度就要大为减缓。被审批出来的新药,如果发生了什么安全事故,审批官员可能要为此承担连带责任;但如果药品审批过慢,给等待新药的患者带来什么损失,人们却看不到,也无从追究审批官员的责任。因此药监局会偏于保守,从而阻碍了新药的研发和上市速度。而这意味着有很多患者,可能要在漫长的等待中丧失最佳医疗时机。可见药监局的负面作用是可以很大的。【详细

行政监管者本身也需要监管

    就算我们设立一个庞大的政府机构,给药监局配备足够的人手和拨付足够的办公经费,那也要解决药监工作人员的监管问题。他们是去监管药厂生产安全药品的,但有谁去监管着监管者,保证他们不会贪污腐败,保证他们不会收受贿赂,然后对不良药品生产商睁只眼闭只眼?没法保证。 【详细

司法监管改变的是市场的游戏规则

    而从司法角度追查药厂责任,则是一种事后行为。我们不必去看药厂从哪里进口原材料,不用去管他们是怎么生产药品的,也不用在固定时间和地点对其药品做抽查、检测。我们只需要做到一点,他们生产的任何药品,只要被证明是含有违规物品(或违规物品超标),消费者即可以诉诸法律,向其索赔,建立广泛的监督网。
    在公正的司法环境下,一种药品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越大、涉及消费者范围越多、市场跨度越广泛,药品生产者就得为此承担越大的责任,因此他们也越有动力去研究药品潜在的危害性,并在包括原料选择、生产工序等方面把好关,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药品安全。因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们就可能赔得倾家荡产,甚至可能有牢狱之灾。【详细

在公正的司法环境下,一种药品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越大、涉及消费者范围越多、市场跨度越广泛,药品生产者就得为此承担越大的责任,甚至倾家荡产,有牢狱之灾。

但,司法监管食品药品的实践何其难也

法院不立案,食品药品安全诉讼无法启动

    当食品和药品安全事故发生之后,消费者能不能向生产者和销售者提起诉讼?法院会不会给予立案?会不会支持集体诉讼?会不会作出公正裁决,而不是一味偏袒某一方?目前我们看到的答案完全不能让人满意。几年前的“大头娃娃奶粉案”和“三聚氰胺案”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年的“三聚氰胺案”,许多家长去起诉奶粉公司,有些地区的法院连立案的机会都没给他们。但实际上,按照法律的规定,人们是可以追究厂家和商家的责任,包括他们的连带责任,但司法实践显然没能给出合格的成绩单。【详细

司法判例引导社会,坏的判例鼓励非法生产

    我们甚至可以做出这样的合理怀疑:近年来药品安全事故频发,也是和“三聚氰胺案”这样的重大安全事故,没有在法律上得到妥善解决有关的。既然别人生产有害药品食品不会被追究足够的、相应的责任,那么我也可以冒险生产有害药品或食品了。详细
    如果在美国,法律是很拿人当回事的。尤其是入口之物,法律极重。据报道,美国的麦当劳有个店员,偷偷往顾客的饮料里吐痰,这属于恶意污染食物罪。如果罪名成立,最高会被判二十年。就算是不判那么多年,这辈子他恐怕再也没有勇气这么干了。在中国,专家官员拿百姓不当玩艺儿,公开忽悠百姓服食铬胶囊。【详细

司法难以监管行政监管者的责任

    诚如上述所言,行政监管者在一次次的药品和食品安全呼声中,打着增加人手,增加经费,扩大执法权范围的幌子,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地位,吸引公众的希望。不仅司法诉讼很难启动,民告官来追究行政监管者的责任,能够进入司法程序并能打赢官司的,简直是凤毛麟角。
    中国的权力环境就是这样,行政部门太过强大,而司法部门却没有独立性,结果司法监管不但起不了作用,反而助长了那些造假者的气焰,因为大家试探总结到,只要公关掉行政监管者,司法监管不足虑。详细

结语

    中国的重大食品和药品安全事故的爆发,将在客观上扩大药监局的行政权力。尽管药监局靠不住,但百姓就是寄希望于他们,让他们继续浪费钱财,浪费钱财之余还可能祸害患者。没办法,这世界就是这样的。

在目前的权力环境下,司法监管不仅约束不了行政监管的不作为,而且也难以自我约束自身的不立案。这样一来,监管仍然是空白,白白浪费纳税人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