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不新鲜,移民“潮”才值得反思移民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一种热潮,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的社会动因。移民话题在当下变得有些沉重,并不是因为移民行为本身,而是移民背后的原因:这一轮“移民热”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的某些“不宜居”因素。 人口自由流动,让生活更美好移民不是新现象。历史上,从“欧亚丝绸之路”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移民实现了世界各地人员的相互往来和商品技术的互通有无,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上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移民欧美人员携技术、资金与管理经验回归不无关系。今天,经济全球化大大提高了国家和地区间移民的自由度和吸引力,一定数量的中国人移居海外,不仅让个人对生活条件、工作机会、投资环境有更多选择,也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与发展。 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移民”另一方面,中国人口基数本来就大,尽管移民海外者绝对数量猛增,但比照不断成长的富裕人群、庞大的海归群体,移民后“人走企业留”的现实,以及来华外资“外脑”不断增加的趋势,对移民的过度担忧并不成立,当以开放的心态看待。【详细】 人们担心的是非法致富人群“漂白” 正常的移民当然没有问题,但当下移民话题变得敏感,还因为人们担心,一些非法致富人群,借移民而“漂白”。虽然各国移民条款都十分严格,但大量事实让人们有理由怀疑:对一些特定人群及其亲属移民出境的审查、管理仍存漏洞。事实上,非法致富人群的“移民”也造成了一部分国有资产的流失,这是最让人痛心疾首的。 |
![]() 在这一波移民潮中,特定人群及其亲属的移民更受大众关注。 |
“宜居大国”法国是怎样炼成的移民的原因集中在这几方面:为了孩子摆脱应试教育重压,为了获得健康的生活环境与完善的社会保障,希求投资环境更为规范,期待没有因贫富差距导致“仇富心态”的氛围……那么,法国是怎么做的? 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全民素质 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它的素质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法国政府规定,每周三小学生全天不上课,初中生下午不上课。这一天,法国的音乐、美术、体育等学校,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全部向社会开放,迎接前来学习和参观的中小学生。政府始终倡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并以每周为基础,扩延至周二、周五晚和周六全天,旨在发现和培养各方面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素养和全民素质。 社保体系完善:从摇篮管到坟墓 法国是典型的欧式福利国家,拥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法国共有近40种社会保险,涉及疾病、生育、工伤和职业病、残疾、养老、死亡、孤寡、失业及家庭补助和社会救助等各个方面。各种保险和补助的领取都有严格的条件与规定,全国有99%的人口被纳入社会保障体制。可以说,除极少数人外,每一个法国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可享受某种基本社会救助。特别是在医疗保险方面,不仅领薪者本人可享受,其配偶、子女及其赡养的老人也都能享受,这种连带关系使医保覆盖了全体社会成员。 保证新闻自由,投资环境佳 用舆论来监督公共权力是世界的通行做法,而法国现行的《新闻自由法》颁布于1881年7月29日,它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部完整的新闻法典,宣布了新闻自由的基本原则,为法国乃至全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
![]() 根据美国《国际生活》杂志一年一度的生活质量指数分析,法国连续5年荣获“世界最宜居国家”称号。 |
期盼:从“经济大国”到“宜居大国”只有从“经济大国”迈向“宜居大国”,中国才能留住财富、留下人才、留存自信,向外移民才不会成为一种热潮,带来诸多焦虑。 留人先留心,投资移民并非都为富不仁公众认为富人为富不仁,而富人则认为很多人仇富。其实,担心财富不安全,忧虑将来养老没保障,并不是富人天生高贵、需求层次高而这么做,而是国内确实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比如食品,出口食品合格率超99.8%,内销食品合格率在90%左右。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对于富人移民,不能只作道德层面的高蹈追问,而是应该认真审视其为何要移民。【详细】 促进公平正义,让公民有尊严我们关注移民热,更应该转化为这样的思考和行动: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比如发展和改革教育理念,让孩子的成长更健康、更快乐;完善国内相关立法,提高居民财富的“安全感”;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坚决惩治贪污腐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居民的“尊严感”……【详细】 |
![]() 加拿大成为中国内地投资移民的一大主要目标国,温哥华甚至完全可以用国语生存。 |
责任编辑:胡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