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艺博代表着伪主流价值观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能够与众不同,黄艺博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自豪于自己的儿子小小年纪就对政治具有无限的热情,就坐到了武汉少先队副总队长的位置(相当于正科级)。然而,他们自豪的却是人们所鄙夷的,因为官僚的气派和作风,只会令人羡慕嫉妒恨。 黄艺博父母晒博客误判舆论反应 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如今,武汉“天才少年”黄艺博已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并将其近3000元稿费和变卖废品赚来的零花钱都用在资助与看望孤寡老人。 夸耀换来的是冷嘲热讽 黄家父母的博客炫耀,换来的多是舆论众口一词的吐槽。“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方仲永的悲剧一直在发生。天才变庸才,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家长从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制定人生的规划和教育的目标。家长“追官”的“官瘾”之心,疯狂地迁徙到孩子身上,无视孩子的心理需要,将我们引到了一条不应该走的路上去了。 官本位扭曲的双面人,接班令人忧 对此,黄艺博的父亲解释说,博客上的照片是儿子当选后,在少先队武汉市总队帮儿子抓拍的,儿子和我一起传上去的。儿子是中国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还有些管理的职责。他成长的环境、所接触的人,有些时候还要出席一些正式场合。从这些方面来看,又跟一般的小孩子不一样。大家所说的“官味”,也许是这些环境中慢慢养成的,他刚开始的时候也许是很害羞的。
|
武汉少先队“五道杠”总队长黄艺博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官威十足,走红网络。 |
黄艺博不过是舆论发泄的软柿子成人社会只知道对黄艺博嘲讽和恶搞,全然无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纵然知道了,却又没有勇气将矛头对准目标,用李承鹏的话就是只剩下了留白、春秋笔法的说话方式,他们不是在骂黄艺博,而是在指桑骂槐,因为他是个软弱的孩子而已…… 人们冷嘲热讽背后是信仰的失去也许,黄艺博只是如大多数孩子那样,对一些东西还怀有纯真的信仰。也许,这也确实是黄艺博的特殊爱好,他确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喜欢做官、对政史感兴趣的“神童”。但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对成人社会里的大众来说,确实亲身感受体验的虚幻,他身上贴上的标签,都是与现实社会存在极大冲突的东西。当人们已经不再对那些虚伪的口号抱有信仰,他们却看到一个本该具有童真般真诚的孩子,却像那些虚伪的官僚那样表演和说话,那是多么的怪诞和可笑。 黄艺博只是这个社会现实的一个写照 已公开的黄同学的“工作照”几乎每张都官气十足。在这些照片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十一二岁的孩子,而是具体而微的官僚:无论是为“群众”们签字的姿势还是与领导合影的站位,无论是讨论工作时的官样表情还是作为重要标签出镜的那个黑公文包。 舆论不恨贪不恨脏,就恨自己没权这种追逐和发掘,家长和孩子都不是最大的错误制造者,而是我们扭曲的培养体系和价值输出系统,我们这个社会追求什么提倡什么?你天天公布贪官被抓新闻就是正面宣传?看看那些数字和最后的罪行,傻子才不会去前赴后继。所以,其实我们的国人不是恨贪不是恨脏,而是恨自己怎么就没资格去贪怎么就没人往家里送钱。好吧,自己这辈子没希望,那就让儿子上,这不,五道杠加身,要求合影的有了,请示工作的也有了。容我说一句,一个少先队,除了按照辅导员的意思搞,有尼玛的工作要请示啊?【详细】 |
其实我们的国人不是恨贪不是恨脏,而是恨自己怎么就没资格去贪怎么就没人往家里送钱。 |
要改变的不仅仅是“五道杠”最近,少先队中央在考虑是否取消“五道杠”,他们关心的是地方的试点是否超出了少先队的章程,对黄艺博这种“少年政客”,对愤怒而嘲讽的舆论视而不见。当信仰和现实的落差之大,以致发自人性的自然成长之路不能实现信仰,人们要么不信仰,要么不择手段,黄艺博们也不例外。 校园“官潮”,谁让孩子的选择极端与黄艺博这种“少年政客”相似,媒体曾对南京100位小学生抽样调查,有81%的小学生想当班干部,甚至有媒体报道了偷钱贿选班长、当不上干部离家出走的现象。这种热度,与当下成人社会当官热、公务员热共振。看看成人世界每日上演的各种闹剧,看看或公开或不公开的各种游戏规则,看看这些闹剧或规则中的各色人等,以及这些主人公共同的或为人母、或为人父的家庭身份,这个答案已经非常清晰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正是成年人在不知不觉中,潜默移化地将这些不良风气带给了自己的孩子,并通过孩子将这种东西带进了原本干净的校园。成人社会的规则在告诉他们:当官才有未来!【详细】 成人社会除了愤怒,还应该担起责任 最近,少先队中央考虑是否取消“五道杠”,但是取消的理由仅仅是没有这个规定,因为这只是地方的试点而已。但是,取消了“五道杠”,留下三道杠就没有官僚等级之分了吗?就没有黄艺博们这种“政客神童”的怪诞现象了吗?
|
那些天天高喊的口号与政治用语,与现实状况的反差如此之大,对“少年政客”来说,要付出人格撕裂的沉重代价。 |
责任编辑: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