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赞比亚矿场的枪声:地狱天堂一线遥

    科蓝公司的两名中国籍监工枪击11名赞比亚矿工,暴露出来的不仅是中资公司海外投资在管理、经营方式存在问题,也暴露了中资公司在了解当地民俗文化上的无知,缺乏融入当地经济生活的经验,同时暴露了中资公司在国内养成的依附“上层路线”,在国外复杂的政治环境下的手足无措……【详细】【网友评论

 

向矿工开枪的是家中资公司

中国籍监工枪击11名赞比亚矿工

    据赞比亚官方10月16日公布的信息,涉嫌15日向当地示威者开枪的中国公司为科蓝矿业有限公司(Collum Coal Mining Industries ltd)。“赞比亚实时新闻”(www.zambianwatchdog.com)援引警方的话称,科蓝公司两名中国籍监工向示威要求增加工资的当地矿工“平射”,导致11人中弹受伤,但警察专员奥利弗.皮雷特则将之称为“劳资冲突”,矿方声称矿工首先破坏矿上设备并攻击两名中国籍监工,才导致事态扩大,科蓝公司市场部经理丹尼.劳则简单称之为“一场意外”。【详细

这是一家“土生的中资公司”

    各方面资料均显示,科蓝公司是一家“土生中资公司”。该公司老板名叫许建学(音译),自称1991年作为援外建筑队员工到达赞比亚,随后在当地定居,并将4个兄弟从“中国南方”老家接来,当地接触过“许老板”的中国人则称,许曾自称自己是福建人或广东人。许建学兄弟很早就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开设公司,但业务最初限于承包中小型工程项目,直到2003年前后才涉足采矿业。科蓝公司实力并不强大,但却拥有科罗马、坎齐(Kanzie)和伊祖玛盆地(Izuma Basins)三处煤层开采权,可见中资在赞比亚受欢迎程度和可依靠性。

中资公司接手欧美矿业,赞比亚欢呼“天使”

    即使激烈反对中资进入“矿带”的赞比亚人权组织“赞比亚资源企业人权中心”(BHRRC)也承认,最初当地人几乎是疯狂地欢迎来自中国的“天使”,因为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守着金饭碗要饭吃。由于铜带、南方等赞比亚“矿带诸省”劳动力素质差,治安形势恶劣,矿产品开发运输成本巨大,原本在这里开发经营的欧美矿主纷纷撤离,如号称“铜矿之母”的谦比西(Chambishi)铜矿,早在1988年就被英国-加拿大控股者关闭,尽管从理论上讲,这家矿直到2000年始终存在,但没有雇佣一名当地人。1998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公司以区区2000万美元购得谦比西矿权,曾被国际矿界认为是“问题买卖”,而当地工会则欢呼为“至少值2000个就业机会的福音”。【详细

 

管理粗暴理念陈旧,引起工会不满

公司待遇差,实行军事化管理

    然而许建学们和当地工会、矿工和社区的蜜月,几乎从一开始就被打破:当地员工发现,中国人的管理比白人更严,生产节奏比白人更快,而工资却没有什么长进:据称科蓝公司普通矿工的月薪约合70美元,这跟当地另一些中资矿企比也属于较低的。安全生产状况较差,管理层态度也更粗暴,老板许建学崇拜毛泽东思想,迷信“层级管理”、“军事化管理”,他在卢萨卡的办公室悬挂毛泽东像,一直使用中国日历,在距矿山有325公里之遥的地方办公。

中国投资者高高在上,缺乏对民俗的了解

    一些矿企以当地人劳动效率低下、不好管理为由,大量从中国国内招募中国籍工人;一些矿企(也包括其它中资企业)将国内的“土规矩”带到赞比亚,对厂房、宿舍采取“铁锁把门”的封闭措施,对当地员工采取强制加班的办法。
    这些做法有些属于观念问题,有些则的确和当地劳动力的状况有关,最根本的原因,则是一些中国投资者高高在上,不屑了解当地舆情,研究和采取当地人能够接受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而是单纯“以我为主”,只求自己高效、方便,碰上管理问题就一味搞封闭、高压,碰上效率问题则单纯靠加班、奖金刺激,且对民俗、宗教习惯等不管不顾,而当地人普遍对固有的生活习惯、节奏感到满意,对宗教、家庭观念更加重视,出发点不同,沟通又不畅,后果可想而知。【详细

天使变冤家,中资企业遭遇劳资纠纷

    所以,几乎从科蓝公司的生产走入正轨起,管理层和当地工会的冲突就一直不断:当地工会一次又一次发动罢工、示威,通过当地人权组织投书路透社和《经济学人》杂志,指责科蓝公司待遇菲薄,忽视安全生产,他们自2006年起历次罢工所提出的指控,包括工资待遇低,劳动保护措施缺乏,管理简单粗暴,以及习惯使用短期合同,而非工会所要求的长期雇佣待遇等。
    而科蓝公司管理层则多次反驳,称“工资、安全保护等方面符合要求”,且反过来指责一些矿工和工会组织“破坏设备”、“阻挠生产”,当地警方“拉偏架”等。双方因为劳资纠纷闹得不可开交,背后还有更加复杂的原因困扰着他们。

 

依赖上层权力,陷入政治漩涡

矿区和中央权贵阶层存在资源红利分配矛盾

    “矿带地区”和首都卢萨卡的矛盾由来已久,在当地人看来,“矿带”的资源是赞比亚经济的支柱,但开发这些资源的受益者,却是外国投资者和卢萨卡的官僚集团、工商业资本,当地人非但得不到应有的红利,反倒付出资源流失、原有生计被切断,以及就业机会菲薄等代价,正因为此,自“大罗得西亚”时代至今,“矿带地区”一直不屈不挠地和卢萨卡抗争,并顺带和外国矿主抗争,从英国人、加拿大人、南非人,到今天的中国人。这种情绪一直持续蔓延着,并演变为政治策略的一部分

矿区矛盾是赞比亚国内政治斗争的工具

    在“矿带地区”,赞比亚反对党爱国阵线(FP)势力根深蒂固,其领导人萨塔(Michael C. Sata)经常以矿工、矿难和“中国掠夺”为题材,打着“赞比亚是赞比亚人的赞比亚”旗号,向执政党多党民主运动(MMD)发难;而以卢萨卡等大城市为基地、代表赞比亚工商业和“城里人”利益的MMD,则往往打压“矿带地区”的工运,并竭力鼓励和维护中国资本在当地的投入和经营。中资公司则被夹在中间。
    “矿带地区”的“中国纠纷”第一次大曝光是2006年7-9月,当时恰是萨塔挑战总统宝座的紧要关头;第二次则是2008年3月,谦比西工潮爆发的同一天,中国-赞比亚自由经济区协议签署,根据协议,谦比希地区将成为一个特别开发区,允许外国公司自由经营。耐人寻味的是,签字仪式在卢萨卡举办,但“自由经济区”却设在“矿带地区”的谦比西,这自然更容易刺激当地人敏感的神经。此次“枪击事件”短短两天就传遍全球,当地观察家立即再次联想到大选:2011年,曾喊出“和中国断交、和台湾建交”口号的萨塔将再度挑战总统宝座,而由于当选总统姆瓦纳瓦萨(Levy Patrick Mwanawasa)病死任上,继任者班达Rupiah Banda来自赞比亚的“政治荒地”东方省,根基浅薄,届时执政党可能出现内部纷争,已经屡败屡战的政坛老将萨塔,自不会放过这一良机。【详细

中资公司单纯依赖上层关系,引发矿区工运反弹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科蓝在内,许多在赞比亚(其实远不止赞比亚)经营的中资企业,习惯于和官僚、和首都的权贵们打交道,遇到问题时则要么乞灵于金钱武器,要么希望通过“上层关系”摆平,一旦这些全都不灵,则常会手足无措,做出些莫名其妙的行为。这种做法即使在非洲各国首都,也常常引起当地社团、社区和经营者的不满,而在外省则常常是灾难性的:越依赖首都的权贵和公权力,就越与当地部族、社区和民众的利益格格不入,其结果,往往陷入“花钱买罪受”、“吃力不讨好”的误区,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中央权贵”和“地方实力派”政治、经济博弈的棋子。

 

中资企业应该了解尊重当地人的需要

赞比亚需要中资公司发展经济

    然而即使在批评中国资本最激烈的BHRRC论坛,许多“矿带人”也表示,在谴责中国人和卢萨卡人的同时,“矿带人”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态度,“我们曾让英国人滚开,让南非人滚开,现在又让中国人滚开,可是他们都滚开后,谁给这里商机和就业机会?”,一些人忧心忡忡地表示,如果中国人真的离去,这里将重蹈1988年-2000年的“10年空窗期”,而且,还会有谁敢来填补中国人的空缺?赞比亚需要中国,经过安哥拉通往海洋的铁路唯一的投标者还是中国人。

虚心融入当地经济生活才能不被排华

    在这种情况下,“排华”最终会被尽可能精确地限制在可控层面——足够获得政治资本,引发民众情绪和国际关注,又不至于真的把中国人(或干脆说中国钱)赶走。但这并非可以高枕无忧了,与当地社区、工会、矿工关系处理不当,不仅影响中资公司的开发规划,而且这种枪击流血事件也难以避免。如果中国公司及其经营者仍然如目前所表现的那样,始终弄不明白当地人想要什么,想说什么,始终不知道该怎样融入当地的经济生活,自然身陷纠结难以立足。如果不想成为被“排异”的对象和当地政治斗争的替罪羊,就不能继续“以我为主”,和沉湎于与官方、上层和首都的“传统友好关系”,要从人性化管理和完善工作条件做起,处理好与各方面的情绪关系,要知道,财富与代价,感激与仇恨,天堂与地狱,往往只有一线之遥。【详细

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