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众多年轻网民而言,如果没有参加过网络团购确实已经OUT了。值得玩味的是,针对网络团购网站中存在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推出了诚信资质认证和评级标准,以设置门槛约束团购市场乱象,但这样的举措在网络上竟然遭到了多数网民和消费者的抵制。究其缘由,不过是网民们对政府部门的监管显然心存疑虑…【详细】【网友评论】
![]() |
“管理”已经变味了 | ![]() |
![]() |
政府酝酿出台治理团购措施日前,商务部直属机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已经针对团购行业推出诚信资质认证和评级标准,欲设置门槛约束团购市场乱象,申请认证的团购网站必须如实填报相关材料。一旦新规落地,这将是国内首个针对团购新兴电子商务模式的监督措施。据悉,工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其他政府部门也在酝酿出台相似措施。【详细】 |
“管理”有特殊的含义 前几年,中华大地到处都在谈管理。书店入口处的显眼位置,全是管理类书籍,好像全国人民都做了产品经理。MBA和MPA的学费一年比一年高,领导们的学历都普遍升级。至于管理水平有没有跟学历和薪水一样涨上去,那是要打个问号的。众所周知,管理这个词汇,在中国语境下,可以引申的涵义极为丰富。
|
![]() |
是监管还是假监管谋福利? |
![]() |
![]() |
潜规则:收费=权利寻租消费者和多数网民之所以对政府部门的干预不领情,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不相信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能起到什么作用。网络团购市场正蒸蒸日上,对政府监管部门而言,这多多少少也算是一块可以盯紧的“唐僧肉”,以“监管”的名义为部门谋些“福利”,也是大有可为的。可以想见,推出诚信资质认证和等级评定标准势必要收费的,只要一涉及收费,就可能涉及到权力寻租或者其他权力利益,其中的好处世人皆知。 |
多给民营企业自由的空间 据说咱们中国早就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了,而且还经常要求外国承认咱们的市场经济地位。假如大学教材没写错的话,市场经济应该是一种自由经济而非管制经济。自由经济有个好处,就是不设置过高的进入门槛,企业会在竞争中完成对自身的规范,那些不遵守行业规范的企业,自然而然会被消费者淘汰,或者被更有公信力的企业兼并。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的选择约束了企业的不规范行为。
|
以准入门槛来收费管理是行政乱作为 消费市场中存在乱象,政府部门出面监管理所当然。具体在网络团购市场中,政府干预从长期来说肯定是必要的,但政府干预的时机和力度也很重要,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的干预对于行业发展来说结果完全不同。目前中国网络团购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创新和发展的可能,这个时候政府部门急吼吼地出面干预、设置门槛等等,会不会伤害到这个市场的发育?【详细】
|
![]() |
团购要管理,更要促进 |
![]() |
![]() |
先谈服务再谈管理我并非反对有关部门对团购进行管理。而是说,作为主管部门,更应该从建设的意义着手,想着怎么样给企业服务,如何保障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现在官员往往喜欢说,咱们一起把蛋糕做大,可现实的情况往往是他们早就直接打算把生面粉就着黄油吃了,等不及吃蛋糕,或许是胃口大,或许是真饿了。【详细】 |
放过年轻的团购网站吧 团购网站是中国互联网从外国学来的一样新事物,有待发展。假如新兴行业都进行出租车的那种管理办法,势必会扼杀创新——哪怕是山寨的创新——的念头和动力。说白了,这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做法,蛋糕永远在未成型的时候被吃掉,对这个国家的经济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即便他们认为管理是个好事情。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高抬贵手,网店已经管理过一回了,行行好吧。 |
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胡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