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河北省霸州市的群众举报信披露了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在位于霸州市的河北梅花味精生产基地周边,烟尘污染严重,十余个村庄的居民饮用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多年以来,污染一直是梅花味精亟待解决的难题。发生在去年5月的污染事件至今令周边居民千亩农田荒芜,当地农民多次找到企业和政府讨说法无果。其实,当环境成为地方政府最乐于牺牲的棋子之一时,环境也就成为政府良治中最短的那块板之一,也是政府良治能力的最佳尺度…【详细】【网友评论】
![]() |
牺牲环境仍是地方政府换取GDP法宝 |
![]() |
![]() |
饮用水污染献礼气候变化谈判大会一个不让人惊奇的环境污染案又曝光了,《经济参考报》记者收到消息,称位于霸州市的河北梅花味精生产基地烟尘污染严重,十余个村庄的居民饮用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记者在一线发现,这里在去年还发生梅花味精污染千亩农田事件,村民多次找到政府和梅花味精交涉,至今无果。就在河北霸州不远的天津,环境相关部门和民间环保组织积极参加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会在鲜花与掌声中徐徐落幕。【详细】 |
地方还在吸引污染企业博GDP 目前,尤其是相对落后地区的政府,以低环境标准作为招商引资的法宝,吸引相对发达地区已经制造太多冲突的污染企业。当地方政府祭出低环境标准时,被污染的公众,只有通过信访、诉讼和群体性事件来回应。据环保部的数据,从2001年以来,因环境污染所引发的信访事件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递增。 |
中央大门常打开,普通小民进不来 中央部门和民间积极热烈的互动,和地方政府与民间紧张对抗的局面并行不悖,何时互动何时紧张的判断标准不难,利益的大蛋糕,不动的时候政府大门敞开,动蛋糕的时候政府大门紧闭。民间叩开大门,需要无数次的上访,无止境的诉讼,或者不经意之间的群体性事件。 |
![]() |
企业污染容易,治理难 |
![]() |
![]() |
明星企业忙污染,你该怎么办如梅花味精厂一样,各地环境污染案件中的许多大企业都是当地“明星企业”,地方各级部门对企业总是积极的维护,甚至是环保标兵。政府在面对企业时是有效率的,有成效的,但是面对企业的监督和面对地方民众的诉求则回应迟钝,但在面对民众信访,尤其是进京信访时又效率百倍,纵是躲在天涯海角也一样可以揪出来。 |
法律也拿环境污染没辙法律系统也同样的不足以令人信赖。北京大学环境法学教授汪劲统计显示,1998年到2002年这5年,中国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有25起被追究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犯罪。2003年到 2007年我国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被追究违法犯罪的仅12起。而逐年看来,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件中,有据可查的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屈指可数,2008年追究了5起,创下了近几年来的最高纪录。对于环境的污染,以罚代刑、以罚代管理大量存在,梅花味精偷排污水、向林地擅自倾倒污泥污染的环境问题,廊坊市环保局以该企业偷排污水、倾倒污泥及其他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处罚款81万元,追缴排污费4.8 万元。【详细】 |
地方政府为污染企业保驾护航对环境污染的处理上,地方政府的企业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监管不佳,甚至为企业保驾护航,而法律的保护又软弱无力,这已经严重的摧毁了政府良治的两大基础——有效率的政府,和公平法治的法律制度。 |
![]() |
环境是衡量政府良治能力的最佳尺度 |
![]() |
![]() |
不完善的政府良治对企业无益 梅花味精厂或许不知道自己正在成为政府良治的试金石,但是在地方政府单方面的袒护和民间强烈的反对之中,并不是梅花味精厂等污染企业的避风港,而是风暴的中心,或许是一起更为严重的环境突发事故,或许是政府和民间两方冲突失去了动态的平衡,不完善的政府良治即可以保护它,也可以在突然间牺牲它。梅花集团年产味精达5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味精制造企业之一。 |
政府良治应该加强公众参与 政府良治中还有最短同时也存在巨大成长潜力的的一块板,那就是公众的参与。民间的参与,不是掺和,不是民间作为决策部门的附庸,而是有斗争也有妥协的利益表达。当政府能力已经存疑的情况下,公共决策的制定缺乏了公众的参与,而公共决策的执行缺乏了公众的监督,这是目前较为普遍存在的情况。 |
环境是政府良治的短板 利益的蛋糕,终究是要分的,是通过体制的改革来分,还是通过良治的舞台来分,还是仰赖你死我活斗争的血酬来分,这个按钮还是在政府的手中。而开放民间的参与空间,不是政府与民间共同参与的研讨会和交流会,或者无关痛痒、不刺激各方利益的活动,这些都是政府良治中的最长木板。 |
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胡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