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一年,造出了超过500位亿万富豪,被誉为“造富机器”。在开市一周年之际,创业板将迎来解禁潮。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股市表现和实体经济间绝少同方向运动,股市根本不是经济的晴雨表,反而存在和基本面的“跷跷板”关系。在少数人富裕起来的同时,更多的是普通投资者成为了跟风牺牲品。创业板,究竟是在创造价值还是在消灭财富?【详细】【网友评论】
![]() |
创业板:让少数人富裕起来 |
![]() |
![]() |
创业板奇迹:年产亿万富豪500位深交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日,创业板共有公司134家,总市值近6000亿元。而一年前创业板刚刚开市时,28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为1399.7亿元。这意味着,短短一年时间,创业板上市公司总市值增长超过400%。截至目前,创业板亿万富豪数量超过500人,其中资产超过10亿元的有73人,千万富翁近千名。如果扣除掉非交易日,过去一年中,创业板大约平均每天就“生产”出两位亿万富豪。【详细】 |
GDP和股市的发展不是同方向的 我国经济和金融领域向来具备特殊国情的基因,据说所有主流的、现代的经济学理论到了这一亩三分地儿,基本都要从头开始修正。典型如股市,尽管九月底之后如同嗑药一般快速反弹到3000点,但在九月之前是绵绵不绝的下跌行情——和卓然出众的GDP增长以及英明神武的房地产价格涨幅比起来,不争气的股指在最低点时竟然比年初跌去了30%。不过,这只算是悖论一。 |
群众智慧是通过亏损积累的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广大投资者目前已基本产生了两大重要共识:一是股市表现和实体经济间绝少同方向运动,股市根本不是晴雨表,反而存在和基本面的“跷跷板”关系;二是坚持不懈地“打新股”胜过精挑细选地“找黑马”。这些从根本上违背经济学常识的共识,所谓中国特色的群众智慧,都是用巨额的亏损换来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经验和教训。 |
![]() |
钱来的快,富豪撤的更快 |
![]() |
![]() |
要投机,不要投资悖论一的一个结果是,股市设立十多年以来,最重要、最流行的理念是不要投资,要专心投机;最重要的教训是不要妄想找到好公司,好公司如同《山楂树》里面张艺谋花了大心思才找到的姑娘,数量极其有限。数据显示,如今1500家公司当中,多数是攒鸡毛凑掸子,得到市场认可且具备持续成长记录的不过几十家。 |
普通投资者投资致富=买彩票 一个普通投资者费尽时间、精力、金钱搞大海捞针、吹沙见金,要找到这几十家,概率基本相当于中一注福彩3D。记得若干年前,曾有好事的某媒体搞过什么“谁在创造财富,谁在毁灭财富”的评比,本意貌似是试图搞个评比,以图唤起中国上市公司传说中的耻感。但遗憾的是,广大上市公司老板们用极其理性的静默回应了比较理性的质疑,致使这类评比无疾而终。 |
发财太快,富豪只想变现 悖论二证明,老板们确实应该感谢市场。虽然据说我们的沪深交易所已经建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雏形,但从功能上看,所谓多层次,无非是主板市场用来解决大中型国企改制问题,中小板和创业板用来解决民企老板致富问题。改制成就毋庸讳言,大中型国企已然起死回生——今年1-9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19092.3亿元,同比增长35.3%;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4390.1亿元,同比增长46.2%。因此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股市的任务当然就是“造富”了。 |
![]() |
没有制度约束,资本疯狂将加剧贫富分化 |
![]() |
![]() |
投资者跟风买入,成创业板牺牲品共同致富的办法不能是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灭掉还没富起来的人,藉此实现传说中的共同富裕。现实中,一方面是民企老板们傍着创业板“被暴富”;另一方面是散户们伴随着惨烈的市值“被消灭”。仅以超高价股群体为例,创业板神州泰岳一年前上市时最高价147元,如今复权后也是这个价格;中小板海普瑞半年前上市时最高价188元,目前124元。价值回归之后,老板们身价尽管有所折损,但仍算是“瘦骆驼”,但广大二级市场追捧买入的投资者全成了牺牲品。 |
说到最后,还是靠制度约束 特别必须提及的是纵横于创业板、中小板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它们全无投资思维,纯粹是把自己当作能插队打新股的特权资金。一旦股份上市,坚决以竭泽而渔方式变现,全无放水养鱼的善意。 |
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胡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