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新上山下乡运动:表在里不在

    重庆要求大学生与“工农兵”结合这事,虽然太像蹉跎岁月的回响,遗绪俨然,余韵悠长。但仔细辨别其具体内容,就会发现早已经与时俱进了,这事无非是现在学校通行的“社会实践”的有官方背景的群众运动型计划经济版本罢了,强调组织、规模、行动整齐划一而已,甚至可以断言,宣传效果大于实际意义。【详细】【网友评论

 

重庆“再学工农兵”不是知青运动

重庆发动大学生“再学工农兵”

    重庆市委、市政府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称,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该市75万大学生将重点开展带薪实习、种树、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等活动,与农民同住同劳动1个月、到企业一线做工或服务1个月、开展学军1个月,确保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不少于4个月的社会实践。 这一规定引发网络热议,有人称是“上山下乡”重来,有人则力挺,称大学生需要借此深入社会、了解社情。【详细

新上山下乡不同于知青运动

    把重庆是这次新上山下乡运动简单地与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划上等号,是一个意气用事而不怎么负责任的说法。众所周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那个动荡的特殊年代,大多数学生就业无门的情况下弄出来的馊主意。就我所知,经历了上山下乡后,尽管事后也不乏有人傻乎乎地梗着脖子宣称声称“青春无悔”。但对于多数人,那都是一段虚掷青春、不堪回首的痛苦的记忆。【详细

其本质是群众运动型社会实践

    紧接着唱红打黑,再来个上山下乡,重庆要求大学生与“工农兵”结合这事,虽然太像蹉跎岁月的回响,遗绪俨然,余韵悠长。但仔细辨别其具体内容,就会发现早 已经与时俱进了,这事无非是现在学校通行的“社会实践”的有官方背景的群众运动型计划经济版本罢了,强调组织、规模、行动整齐划一而已,甚至可以断言,宣传效果大于实际意义。现在的大学生,许多都是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的儿女和孙辈——平心而论,谁愿意把自己的后代往火坑里推?【详细

 

对“新上山下乡”运动的三个疑问

是否破坏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契约

    这件事既然看上去像一件行政措施,那么身为公民就有监督质疑的权利。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以求学用互动,当然是保障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途径之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在大学生,学杂费都非政府负担,而是来自家长,四个月相当于一个学期,这么长的时间不用在花在专业学习上,会不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呢?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契约是否没有得到应有尊重,被破坏了?【详细

如何真正确保学校不强制学生参与

    重庆市教委虽然明确“三不”——不强制约束、不与学生学分挂钩、不作为毕业门槛,可谁知道这“三不”能不能真正贯彻呢?前不久媒体曝光重庆有大学强制要求农村学生“农转非”。而强制“再学工农兵”比强制“农转非”容易得多,比如,在奖学金评定、学生干部选拔中,可以光明正大地运用社会实践指标;在村官招聘时,是否参加政府部门安排的社会实践,当然也可作为硬条件之一。

学校会不会退学费让学生自由选择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如果学校先将四个月的学费退给学生,再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并另计收费方式,双方之间的教育契约就得到了尊重。从公民社会的角度看,学生按教学大纲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容侵犯——换言之,这件事上应该由学生而非政府主导。
    其实如此行事,大多数学生是愿意的。谁没有过学生时代啊,换位思考一下,不用听课做功课,不再课堂、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可以去到校园之外的广阔天地里,自由自在……当年的红卫兵不也如此吗,最近法国上街的中学生似乎也不例外。【详细

 

“再学工农兵”的好心别成政绩工程

“再学工农兵”很容易好事变坏事

   我们期望,政府部门能确保为70万大学生提供不少于4个月时间的社会实践机会,而不是确保70万学生都来进行社会实践。如果专注社会实践环境的建设,尊重学生的选择权,给学校充分的自主办学空间,学生们是乐意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机会的。反之,若一味强调学生参与的规模,就等于是把这作为了政绩工程,这样好事也会变为坏事。

帮助大学生,多做实事少搞噱头

    地方政府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问题,并为此提供具体的人财物的支持,值得肯定。但是,什么样的方案是最好的,或许应该多调查一下大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和他们的实际需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需要更有针对性,需要的是到市直机关实习这类措施和财政补贴支持此类很“给力”的政策,而不是 “再学工农兵”这样的概念包装。【详细

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李拜天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