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第十一届水业战略论坛上,中国水务董事长王文柯表示,自己“坚决支持水价上涨”,并称“水价要提高到30元到40元一吨才行。”在王文柯看来,通过较高的水价收费,能够有效遏制浪费的情况。对于听证会,“完全是在误导”:“听证会让大家关心水价而不关心水质了”(4月15日财经网)。
在王文柯看来:第一,高水价才能遏制浪费,所以必须坚定不移地涨价;第二,水价高了,收益好了,才有钱去进行水资源保护;第三,听证会完全没必要——大家都去关心水价了,谁还关心水质?
中国水务董事长这番言论,难免让人理解为“只奔涨价去”。这么说王文柯可能会觉得委屈,比如他在接受采访时认为,高价水费完全成为水务企业的利润并不合适,一部分作为企业的收益,另一部分政府收缴上去后,可用于水资源保护等。问题是,在为水价喊涨的时候,王文柯应该明白,时下很多水务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并不透明。作为佐证,2012年广州市价格成本调查队对广州市自来水公司2008年至2010年度情况实施的供水成本监审显示,一立方米水被企业多报成本0.348元,比真实成本2.016元“虚高”了17.26%,吃喝招待费也被计入(见2012年6月26日新华网)。面对这样的事实,王文柯实在不应该拿“并不独享”貌似公允虚晃一枪。
重要的还是,各地召开的水价听证会,只为民众提供了在水价“如何上涨”、“上涨多少”等问题上表达声音的机会——而且声音屡被绑架仍经常发生。民众关心听证会,并不代表民众不关心水质。水价和水质是两个平行的问题,并非有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
事实上,在类似的资源性产品涨价问题上,民众在意的,不是这些言论。作为水产品的提供方,为自己代言是没有问题的——民众在乎的,是这样的“只奔涨价去”的垄断思维,能被何种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把控,让资源性产品的定价能够充分眷顾到民生承受力。
站在表达自由的角度看,王文柯如何发表“坚决支持水价上涨”等言论是他的事,在利益博弈的平台上,他作为博弈一方,也有权利提出己方的要求,也有义务说清楚为什么有这样的诉求。但是回到公众一方来,在水、电、油、气等资源性产品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真正建立起去垄断化、近市场化定价机制,让民众在定价过程中享有充分的博弈平台和空间,能够决断定价形成,才是重中之重。因为在资源性产品定价问题上,任何形式的“我想涨价”都不可怕,“想涨价就能成功涨价”才最可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