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主政官的正常调动,为什么会引起市民如此大的反应?对于今后的工程建设,为什么需要市委市政府专门作出郑重承诺?
据报道,春节期间,山西大同市长耿彦波调任太原,引发市民挽留和舆论关注。耿彦波既是明星官员,也是争议官员。主政大同5年期间,他推出了雄心勃勃的一揽子古城重建计划,希望把大同3.28平方公里的古城真正恢复到明代时的格局。他有关城市建设的理念,追求铁腕效率的行事风格,曾招来不小争议。
市民挽留,说明耿彦波在大同留下了口碑。挽留耿彦波,既是对其工作的感激和肯定,也可以视作对不干实事、庸碌无为的官场习气的否定。
不过,也有市民坦言,挽留耿彦波,是担心“人走政息”。大同古城复建规模宏大,至今只进展到一半多,还未完工。耿彦波履新后,工程会不会烂尾,房屋被征收住户能否得到妥善安置等等,令一些市民心里没底。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大同市主要负责人对此先后表态:政府工作是连续的,新官要理旧账,承诺做到“五个凡是”,大同市政府是诚信政府,说话算数。
大同市委、市政府的表态,是对一些大同市民担心的正面回应,相信会起到释疑作用。不过,整个事件仍可留给人们不少思索空间。一个地方主政官的正常调动,为什么会引起市民如此大的反应?对于今后的工程建设,为什么需要市委市政府专门作出郑重承诺?
如果大同古城重建计划,不仅是耿彦波这样的敢为官员具体力推启动和实施,而能得到行政环节方方面面的全力支持,并主要由机制主导实施,市民们可能就无须再担心“人走政息”;如果涉及城市重建的拆迁、补偿、回迁、规划、步骤等环节,都能经过与民意环节充分沟通协商,在实施过程中都能得到政策和法规体系的有力监督和保障,市民们可能就无须再担心由于工程烂尾,可能造成公共和个人利益损失;如果承担着重要行政职责的地方官员,在其升迁调任之时,能与当地民众及时沟通,通过当地人大赋予当地民众应有的知情权,市民可能就无须发出“为什么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调走市长”的慨叹。
当然,现行的官员调动程序,更多强调的是组织纪律和用人效率,耿彦波调任也是符合相关程序规定的正常调动。但也要看到,对于地方官员调动,不能不考虑其地方工作的完成度和对地方发展的影响,不能不考虑工作的延续性。不可否认,现实中因官员调动而使地方发展规划另起炉灶的事,并不鲜见。其结果,是地方官员不适应,民众不适应,造成了新的资源浪费。
只要民众的各项权利有保障,地方发展的可持续性得到保证,市民类似过去“万民伞”式的挽留,也就可以不需要了。
相关评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