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两会陆续开议,这是每年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人大是权力机关,以前长期被人指斥为橡皮图章,现在看上去硬了很多。媒体上,代表们激扬文字,为国家发展公开献策献议,其中不乏尖锐的批评与指控。私底下,也难免成为另一个公关场所,会场内代表们相互联络感情,会场外则有各色人等以各种方式向他们请客送礼。有的代表压根连会议都不出席几次。这也是山西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筹备组提出“八不准”的现实背景。应该说,筹备组对人代会的政治生态知根知底,“八不准”都是直指当下两会的流行风气,绝不落空。从禁止事项,就可以反推出代表们开会时热衷于干些什么事儿。
八不准的部分条款也的确具有积极意义。代表们经常接受公关者的纪念品、现金、代金券和购物卡,或者出去用公款请吃、吃请,参加会议安排以外的娱乐活动,当然这都算是腐败行为,会议筹备组将这些行为与“无故缺席会议”和“妨碍代表行使规定权利”等并列在一起,作为禁止事项,并无不妥。我前些年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采访时,见了不少代表们收受的礼品和吃请。其他地方情况,应也好不到哪去。
比较有争议的是“八不准”的第四不准:不准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向参会人员散发告状信、传单和小字报,进行人身攻击,造谣诬陷,影响和干扰会议正常秩序。
这第四不准中,用了很多贬义词,譬如“编造”、“谣言”、“小字报”、“人身攻击”、“造谣诬陷”、“干扰”等。如果把它们都换成中性词语,这一条禁令说的其实是:不准讨论尚未公开的政治传言,不准传播举报信,让会议一团和气。会议纪律的确是比以往更加严厉了,但这一条禁令,怎么看怎么像将代表们往“橡皮图章”的老路上拖。
难怪连新华社都看不下去,质问:“不准告状”,那还叫人民代表大会吗?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为此回应说,提出这样的纪律要求,主要是为了让代表集中精力参政议政。与会代表如有需要反映的问题,可通过大会设立的信访组和会风会纪监察组反映。
这个回应,更加让人如坠云里雾里。“政治谣言”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信息不透明所致,人大代表中党政官员的比例相当高,他们热衷议论的“政治谣言”,一般不会太过离谱。在人大会场内,谣言更有可能成为“遥遥领先的预言”。应该鼓励人大代表讨论“政治谣言”,将“谣言”置于议事桌前,若“谣言”确为虚假,就公开粉碎它;反之,则将“谣言”去污名化。
至于“不准告状”,表面上是对人大代表是否可以个案监督的回应,其实并不如此简单。个案监督的确存在灰色地带,容易干扰司法,个别代表也可能收受了企业主的钱款为其谋取非正当利益。但在人代会期间,散发告状信等行为,一般并无干扰司法之虞,即便个别代表幕后确有私下交易,也不能因之否认其监督的权利。更何况,相当大比例的告状信背后,都确有冤情。将代表的监督,看成是对会议秩序的破坏,本质上是对人大参政议政权利的否定。 (韩福东时事评论员)
相关评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