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已多次放出退休年龄延迟口风,每次都引起轩然大波,引发国民讨论。日前,有媒体调研了社会各个阶层对延迟退休的态度。调研发现,反对延迟的多是“私人部门”如工厂员工;赞成延迟的多是“公共部门”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或者知识分子。尽管赞成者与反对者皆有,但反对的永远占绝大多数。(7月14日《河南商报》)
延迟退休年龄,是一个敏感话题,也是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的必然趋势。在当前不统一的、碎片化的养老制度下,在就业、养老金、公平三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之前,“公共部门”无论怎么做,无论是否提高年龄,其结果都是负面的,都会遭到“私人部门”的诟病。作为权威党网的人民网日前就此问题的民意调查显示,有93.9%的网友反对“延退”,仅2.4%的人表示接受,即是明证。
这2.4%的支持者,恐怕就是那些官员、工资福利优厚者、养尊处优者和专家了,而一些同在“公共部门”工作的一般公务员,显然还没有加入此列,所谓“体制内乐了,体制外哭了”也仅是泛指而已。比如笔者本人,虽身处“体制之内”,但因“不跑不送,原地不动”,长期在机关综合部门工作,一直都是拿“祼体工资”养家糊口,从来没有渴望要继续发挥“余热”、“工作”到65岁。
而同是公务员的领导干部或大大小小的“一把手”们就没笔者这般淡定了,他们渴望着能晚一点退休来延长“美好的生活”。从“显性”方面来看,现阶段公务员的工资福利等都是按照职务大小来确定的,即官越大,地位越高,待遇越好,任职时间也就越长;从“隐性”方面来看,不同的官位即对应着不同的权力和油水,一些实权岗位的大官小员不仅吃喝玩乐可由公款“埋单”,逢年过节还有人上门“进贡”、请求“关照”,甚至还有年轻美女主动“献身”。
早几年,某报曾刊载过这样一篇微型小说:某局长在位时,门庭若市、风光无限;临退时,全家如丧考妣,整日愁苦不堪,茅舍无烟;退休后,人走茶凉,门前冷落车马稀,郁郁而终。虽是小说,但却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有一些“恋权”者,为了多“为人民服务”几年,竟然变着招儿篡改自己的档案年龄,让自己“越活越年轻”起来。现在见有“延退”的机会来临,不举双手赞成才怪。
一位评论家说得好:检测一项公共政策是否合理,要看不同群体是否在其中获得公平的待遇,制度是否给人提供了稳定合理的预期。在是否延迟退休年龄这个问题上,须正视反对者甚众这个不争的现实,须尽管修理就业、养老金、公平三大“碎片”,须挤压官员的权力油水,须大刀阔斧压缩“三公经费”,别让少数官员的“福音”成为多数人“负累”。当有一天,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一碗水”基本端平了,延迟退休自然就水到渠成、不再让人敏感了。而这,无疑还任重而道远。
相关评论:
旗帜鲜明反对人社部的“延迟退休”
国家能给广大人民一个好的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就业形势、身体素质等保障吗?很显然,不容乐观!为了维护法治尊严和人民权益,为了让广大人民的幸福感得到实质提升,必须大张旗鼓反对人社部的“延迟退休”作法,舍此别无他途。[详细](华声在线)
“延长退休”应避免一刀切的权力暴力
双轨制的运行,这当然加剧了民众的对立情绪。单从延长退休来看,企业有着一大批下岗工人,本来就业无路,延长其退休年限,无异于挤血输送到社保金库中去,而那些交社保的农民工,处境更为尴尬。[详细](华声在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