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中伫立在街头的身影,风雨中持久等待的无望……打车难,喧嚣的都市需要更多效率与温情。(5月28日《中国青年报》)
相信很多都市里的人都遭遇过打车难的烦恼。当你急着打车时,站在喧闹的都市街头,看着身边无数的车辆疾驶而过,心里不由得会产生一种无奈之情,觉得这座城市是多么的无情,自己又是多么的无助。正如媒体报道所引用一位女孩的话:“着急打不到车的时候,很容易恨上一个城市。”
近些年来,在上下班高峰时段打车难,已成为国内许多城市的一大“通病”,引起市民对出租车行业的不满,还时常会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
按理说,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什么紧缺,那就是商机,市场这支“无形的手”会自动进行调节。况且,出租车行业应该算得上是市场化的行业,为何还会出现打车难这一问题呢?
笔者认为,难就难在现行的出租车体制上。据了解,目前国内出租车行业个体户并不多,绝大多数的哥、的姐是在给出租车公司打工。由于出租车指标是公司花不菲的价格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因而的哥、的姐每天就要给公司缴纳一定数额的份子钱、板板费,这笔钱挣够了,才是出租车司机的纯收入。
近年来,随着油、气价格和相关费用的不断上涨,出租车运行成本也在上升,而上下班高峰时,往往是最堵车的时间段,虽说有堵车等时费,但不足以抵消所耗油、气成本。就是说,在高峰时段,拉活越多极有可能亏得越多。如此一来,就难怪一些的哥、的姐们宁愿停车休息,也不去揽活了。即使要拉客,也要挑肥拣瘦一番——容易堵车的地方不去,这又时常引发乘客对其拒载的投诉。
所以,要有效破解大城市打车难的现状,就必须对症下药,理顺利益链条。比如,针对上下班高峰时段,有可能陷入跑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怪圈,笔者觉得,是否可实施特殊时段的特殊政策,即出租车公司减免一点费用,乘客提高一点支出,每天所耗油、气费也相应地优惠一点。同时,建立严格的监督措施,对高峰时段拒载的的哥、的姐,以零容忍的态度进行处罚。从诸多方面形成合力,鼓励和督促的哥、的姐在高峰时段多拉活。
解决打车难问题,还要从出租车运行体制上积极探索。目前,有些地方就试图推出出租车企业员工制经营模式,以取代当前普遍实施的承包挂靠制,并对车辆承包费用(即份子钱、板板费)、社会保险、休息休假等为主要内容的工资进行集体协商,减轻的哥、的姐负担,让出租车公司不再“旱涝保收”地无风险经营。今年2月,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宣布开展为期两年的“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这让人看到了改变现有出租车行业体制机制的希望。
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动一动既得“奶酪”,理顺利益链条,方有望打破城市高峰期打车难的问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