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王攀:“师德有价”是对师德的一种伤害

2009年09月09日08:0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网 作者:王攀

  江苏省教育厅7日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办法,明确了绩效考核会和师德挂钩,但绝对不与升学率挂钩。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9月8日《扬子晚报》)

  不否认,师德有价,以经济手段鼓励师德,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会立竿见影。

因为,在市场经济深入人心骨髓,无孔不入的今天,利益刺激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必要且正当的手段。但也正因为,这一手段为社会惯用和短时就能收效,人们往往忽略了它的负面作用,甚至不再作出理性和缜密的分析。而师德有价,是经不起分析的。

  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来到北京一所学校,连听了五节课,在和教师座谈时,他深情地说,教师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把光芒留给了人间。燃烧的蜡烛——这是对师德最高的评价,但今天听起来让人如此久远。显然,这是一种师德。如果将这种师德变现,以钞票衡量“燃烧的蜡烛”,谁能解释了“有价”现象——它分明是无价的!

  当“理性”、“经济”随科学、市场而来时,他们就无处不在地解构、衡量一切,甚至那些道德价值。而事实上,道德价值是无法用理性和经济来衡量的。当我们奖励拾金不昧时、当我们谴责慈善不感恩时,我们似乎是在拯救拾金不昧、乐善好施的美德,岂不知,这也让美德变味:追求现实回报,特别是物质回报的美德,已经不再是一种美德。

  同样,当我们为经济手段取得的道德成果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却忘记了,美德的无私奉献,已经异化成钞票交换。而当这种钞票交换成为道德存在的必要条件时,钞票的薄厚,就决定了美德的可持续性。在师德有价的认知下,一旦“价”与“值”不符,被异化为一种交换的美德,就可能因交换条件的变化而成为一种记忆。

  赵汀阳在《坏世界研究》里说,与其说人是经济人,不如说是政治人。的确,我们不要处处把人看做“经济人”,因为经济、理性的标准是无法衡量人的社会行为的。美德,就是典型的例子。当一个人践行美德的时候,他有着更高的追求。而衡量这个追求的标准是荣誉、成就、尊敬等精神价值。

  现实中,精神价值遭遇物质价值的消解,是美德日渐稀缺重要原因。物质价值对精神价值的破坏已经够大了,现在,我们却还要用物质价值去拯救精神价值。这样的荒唐,并不难理解。但就是一落到实处,我们往往犯傻。比如师德有价,比如奖励拾金不昧,等等。

  师德有价,短时有效;长远有害。这是我们最需要看清的一点。

(责任编辑:Hengxiaojing)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