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王攀:“市场经济”不是“权贵经济”

2009年07月02日07:4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攀

  两条新闻:一是记者通过连日调查发现,上海“楼脆脆”的开发商梅都公司由梅陇镇下属三产企业改制而来,而改制后的这家私营企业,多位股东在闵行区梅陇镇政府部门任职(7月1日中新社)。二是郑州因为“替谁说话”而被推到风口浪尖的涉案开发商股东为官员家属:大股东的丈夫曾是郑州国土局领导;二股东的丈夫是项目所在区的公安人员;郑州市建委主任的亲戚,为开发商提供办公地点(7月1日荆楚网)。

  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权力之手始终没有离开过市场。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民经商”是当时干部群众议论的热点。但所谓“全民经商”,只是说经商的人数多,并不是全体人民真的都在经商,事实上,只有少数与权力有关的个人和人群才得到经商的特权。

  到了80年代中期,社会讨论的热点又是另一种新现象:有人在低价的调拨物资市场和高价的自由市场之间进行“倒买倒卖”,也就是在“价格双轨制”的情况下牟取暴利。一开始,人们把从事这种“倒卖”的人叫做“倒爷”,但很快就发现,并不是随便哪个人都可以当“倒爷”的,“倒爷”发财的秘密在于权力。没有权力,拿不到调拨物资的指标,就无法从事这种交易。

  接着,又到了90年代初期,商品价格差不多都放开了,从事倒卖物资批文寻租已经没有了油水,权力之手则主要集中在贷款和土地这两块。“官倒”活动从80年代的商品寻租转向了生产要素的寻租。因为只有有权力、有路子的人才能低息拿到贷款、低价拿到好地。特别是权力对于土地寻租,一直延续到现在。

  所以,当上海“楼脆脆”的开发商和政府公职人员巧合地“同名同姓”时,当郑州因为“替谁说话”而被推到风口浪尖的涉案开发商股东为官员家属时,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现在的市场经济,尽管已经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只有少数与权力有关的个人和人群才得到经商的特权;但与权力有关的个人和人群去经商,绝对比其他身份的人去经商能够得到更多的“方便”和“利益”。

  舍弃计划经济,并不意味着就是市场经济。在计划经济通过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处理不好权力和市场的关系,就会出现权贵经济,即权力左右市场。它的特征是,市场只是有权者的市场,或者,同等条件下,有权者比无权者有更多的市场机会。

  在计划经济下,“政企不分”,国家与企业一体下的低效,但这种低效最终受益者毕竟还是国家;但在权贵经济下,政企看似分开了,却又“官企一体”、“官商一体”,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低效还是高效,最终受益者都是官员个人。尽管国家明令禁止公职人员参与市场行为,但公职人员仍旧可以通过配偶、子女等,实现“官商一体”、“官企一体”。与“政企不分”相比,“官商一体”、“官企一体”的危害更大。

  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对权力彻底消毒的经济形式。但从权力对当前经济的腐蚀程度看,我们的市场经济离真正的市场经济还很远,亟需完善相关制度,在法律的庇佑下,让市场竞争更充分、更公平。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