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黄金十年:上海商人的政治投资

2009年07月31日08:3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夏佑至
从空中俯瞰三十年的上海繁华

  建国60周年·影像国史系列之四:上海的黄金十年

  20世纪的头三十年里,中国三座最重要的城市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北京是革命思潮的策源地,旋风般的政治走马灯的轴心和舞台中心;广州是革命的故乡和圣地,亡命之徒的藏身之所,流亡生涯的第一站和终点;而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上海似乎有一条将流氓变作大亨的流水线,自然也藏纳失意的政客、过气的演员和落魄的革命家,但凡此种种,都不能改变其作为一个殖民地的底色。不管人们的印象是否真实,这里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充满了出卖本民族利益的买办,还有一块著名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招牌。在很长时间里,上海作为中国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的角色远远不如它作为销金窟的形象来得著名。三十年代的左翼青年对上海的控诉,很多是一些陈词滥调,和彼时上海文人写作的咖啡馆里的色情故事仿佛,但两种陈词滥调却满足了一般人对上海的想象。
  
  也不能说以上种种印象都毫无由来。上海的城市风格是租界确立起来的。南北流向的黄浦江和东西走向的苏州河在上海东北部交汇,1843年上海开埠之后,城市沿着这两条河向南、北和西边展开,河边的建筑大多是西式的,总的来说有着繁复的装饰风格。租界给人的印象是国中之国,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为了应对太平天国时期的混乱局势,租界联合起来成了市政机构工部局,训练和维持着一支警察部队,并且发展出独立于中国司法体系的司法机构。这种地区自治的传统在租界延续了数十年之久。在这几十年中,中国的国家权力只能在租界之外运行,直到1943年中国废除了不平等条约为止。
  
上海商人的矛盾心态
  
  作为屈辱的鸦片战争的后果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对上海的发展有一种奇特的心理。这里耸立的高楼展示了现代国家的物质成就,但这种物质成就的最上层又是由外国人掌控的。政治人物把上海作为提款机以及一种需要争取或胁迫的财政来源;对广袤的农业的内地来说,光怪陆离的上海是一个揉合中国与外国、腐朽与辉煌的传奇事物。带有革命情绪的外地青年来到上海之后,这座贫富分化的城市的阶级特征总是最先映入他们的眼帘。唯独工商界对上海有一种混合了骄傲与屈辱复杂情绪,他们参与创造了眼前的繁荣景象,却遭到轻视,被看作是一个软弱可欺和有依附性的群体。
  
  只在少数情况下,上海商人才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吸引世人的注意力。
  
  20年代的上海工商界面临两个不利条件。外国的竞争一直挤压着他们的生存空间。西方的企业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管理优良,而且有炮舰可以依恃,他们既在中国享有特权,又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和销售;但相比较而言,国内动荡的政治局势带来的伤害更大。军阀的割据妨碍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战争所需的经费往往是通过繁重的税费和敲诈商人得来的,这不仅增加了资本积累的难度,更造成了一种不确定的环境,和资本主义需要的稳定背道而驰。
  
  从这个角度来讲,工商业必先有待于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这个过程漫长和曲折得让人厌烦。商人能怎么做呢?
  
  1925年发生在上海的“五卅事件”揭示了上海商人的复杂心态。工人在工会组织下举行罢工,抗议日本纱厂杀害一名中国工人,示威活动在繁华的南京路上遭到英国巡捕的镇压,引起了全国性的抗议。上海总商会在这场民族主义运动中脱颖而出,成为上海各界组织的代表。北京政府与各国外交使团谈判之前,总商会提出13条要求,包括归还司法权、工部局中增加中国居民代表、将越界筑路所筑的道路归还给中国当局等等反对国外特权的条款,但他们同时删除了其他组织强烈呼吁的关于工会权利、取消领事裁判权和撤走外国军舰等要求。
  
  这足以让人们看到上海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他们希望削弱外国人在华的特权,又寄希望于他们保证城市的秩序和安全。这种矛盾的心态显然和口岸经济的特殊性有关。
  
  通商口岸的经济过分依赖对外贸易。为了能够对冲国际贸易的风险,就要有一个统一和安全的国内市场。这样的国内市场必须以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为前提。而要在军阀割据的情形下造成一个独立和统一的民族国家,就不得不经过一番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竞争——事情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枪杆子上,那么军费出自何处?升斗小民固然不能幸免,但大头还是出自工商业界,由此必然导致工商业的衰败。这个灾难的循环,就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资产阶级所面对的现实。
  
  长远看来,工商业界对民族主义运动或是军阀的支持(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可以理解成他们对未来的一种投资——就他们造就独立和统一的国家的美好愿望而言——但这种投资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也就是说,不能超过去商业活动所需资本的底线。对上海商人来说,最理想的情况是利用国民党反对工会,再利用外国势力平衡南京政府的军阀式压榨——就像1925年所做的那样。但这一次的成功似乎是绝无仅有的。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liujing)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