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时代 |
他的政治梦想过时了吗?
孙中山最重要的遗产除了革命的精神,还有被称作“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主要内容包括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公民的政治和经济权利,维护中国的国家独立并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他认为共和政治应该以宪法为基础。孙氏的“五权宪法”糅合了欧美的宪政经验和中国的政治传统,认为宪法除了明确行政权、司法权和立法权三者的关系,还应该将考试权和监察权一并加以考虑。
他的政治遗嘱中说自己“余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今天中国的年轻如何看待孙中山的政治理想呢?我手边有一本白色封面的新书,上面用黑色的宋体印着“中国不高兴”五个大字,赞成书中观点的读者可能会认为,宪政共和的理念过于平淡,技术上烦琐,而且优先顺序不对,不足以支撑他们“大国崛起”的雄心,平服他们面对“不平等的世界”时心中所生的不忿。
他们大概会觉得,孙中山早已经过时了。
今天中国只是在讨论经济成就的时候才点缀性地提到孙中山。在刚刚把总统权力移交给袁世凯的那段时间里,孙中山的两大革命目标似乎都实现了。他开始考察铁路,研究经济,陆续提出许多豪放的设想。他觉得中国应该修建覆盖全国的铁路和公路网,建造一个可以与纽约港媲美的海港,甚至在长江上建造大坝……在那个时候,这些设想听起来遥不可及,人们称他为“孙大炮”。但现在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仅仅是数十年后,被讥为“大炮”的孙氏设想大多变成了现实。如果不关心人均所获而仅计算GDP一项,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三大规模的经济体。100年前的革命目标,有一部分毫无疑问实现了。中国实现了政治统一,军事足以自保,最近30年来的经济成绩也相当可观——这足以激起科幻电影结束时惯有的豪迈情绪,也让人们能顺理成章地忘记孙中山,尤其是他那未能完成的政治梦想。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往期回顾:影像国史系列之一:顾维钧和他的1919
[上一页] [1] [2] [3] [4]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