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国家对卡拉季奇的被捕如此雀跃,恐怕还存有一个念头,即以此威慑其他一些“有问题的”国家领导人,如刚被海牙国际法庭起诉的苏丹总统巴希尔,甚至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等,促使他们早日“识时务”。 | |
卡拉季奇被捕了,这个被海牙国际法庭通缉了13年的前波黑塞族政治强人,最终并未能如其支持者和妻子所愿“从敌对者面前永远消失”,7月22日上午,塞尔维亚总统鲍里斯.塔迪奇在一项简短声明中宣布,他已经“被找到并逮捕”。
据报道,卡拉季奇是在贝尔格莱德近郊一个城镇被塞尔维亚当局抓获的,而他的被发觉得益于“某些外国情报机构”的帮助,被捕时他并未作出任何抵抗。
对于卡拉季奇的被捕,当年曾饱受其所领导塞族军队之苦的波黑穆斯林欢欣鼓舞,纷纷涌上街头庆贺,欧美各国更是兴奋不已。
欧盟轮值主席、法国总统萨科奇在声明中称,欧盟“欢迎这一好消息”,并认为这表明了塞尔维亚新政府对巴尔干地区和平稳定承诺的真实可靠;白宫的声明则对此表示祝贺,称没有什么比“将战争暴行受害者绳之以法”更让人鼓舞,并对塞尔维亚政府的“勇气和专业”表示钦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称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事实上,卡拉季奇的被捕,对于各方而言,只不过是一个结果罢了。
对于干预前南事务的联合国和西方各国,卡拉季奇的被捕标志着这笔巴尔干宿帐可以划上一个休止符(如果还不能算终止符的话),标志着它们可以满足地宣称,自己已经获得了成功,他们所希望在巴尔干看到的,如今都已经看到。
对于波黑穆斯林而言,数载战祸、尤其斯雷布雷尼察的血案刻骨铭心,已成为全民族共同的创伤,卡拉季奇的被捕,标志着这一页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揭过,波黑人终于可以对自己说,历史已经有了交代,我们今后应该向前看。
对于塞尔维亚政府而言,随着政权更迭、版图变迁,昔日的“大塞尔维亚主义”已如南柯一梦,虽然在民间,民族主义情绪依旧有相当市场,但对塞政府和执政党而言,和欧洲靠近,加入欧盟,才是最现实、最迫切、最值得关注的当务之急,而曾被视作最忠实盟友的卡拉季奇的逍遥法外,自然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障碍。卡拉季奇被捕后,萨科奇代表欧盟公开表示“此结果将标志着塞尔维亚在迈向欧盟进程中跨出重要一步”,从这个意义上,曾为塞族的“大一统”打拼多年的卡拉季奇,如今又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做了一次重大贡献,尽管他本人未必乐于如此。
然而这个结果其实也算不得真正的结果。
卡拉季奇虽然刚刚被捕,但他的“国”早已破(不论“波黑塞族共和国”或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其政治生命也早于1996年7月19日完结,甚至前南斯拉夫的最后遗骸——仅有两个成员的南联盟,也已于2006年6月3日,随着黑山共和国的独立而告终,作为一个自然人,他刚刚结束惊弓之鸟般的流亡,步入牢狱生涯,但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实际上早已被宣判,其命运也早已注定,覆巢之下,宁有完卵,自古皆然,但“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的局势,是否会因他的被捕而告完结,目前看来还很难预料。
西方国家对卡拉季奇的被捕如此雀跃,恐怕还存有一个念头,即以此威慑其他一些“有问题的”国家领导人,如刚被海牙国际法庭起诉的苏丹总统巴希尔,甚至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等,促使他们早日“识时务”。然而卡拉季奇被捕时国破家散,孑然一身,其最后的结局也许反倒给这些领导人一个相反的启示:不能放弃权力,否则即使狡兔三窟如卡拉季奇,也难逃被送上国际刑事法庭的下场。
卡拉季奇被捕了,这是一个结果,但也是一个不算结果的结果,因为作为一个政治强人,属于他的舞台在他被捕前很久,就已匆匆拉下了大幕。
(作者为搜狐特约评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liu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