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某网站教育频道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67.8%的人认为,年薪超过10万元以上才能弥补户口所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甚至,有14.6%的人认为,这个数字应该超过20万元。(《中国青年报》4月21日)
户口,对于一些人只是一张纸片;而对另外一些人,却可能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户口战争”进行的惊心动魄,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成为能得偿所愿的胜利者。于是,城市政府说,那你就赎买吧,然后给出了一个须仰视才见的价钱;城市企业说,解决户口也可以,但你必须拿低薪,鱼和熊掌岂能兼得?要么向政府交钱,要么向企业屈服,这就是那些执着于户口却不可得的异乡人的宿命。
能不能不要户口呢?当然也可以。条件是你的年薪必须超过10万或者20万。只有这样,你才能消弭由户口所招致的损失和影响。问题在于,对于大多数必定是平庸的就业者来说,这10万甚至20万的年薪,犹如镜花水月般虚无缥缈。不想被政府和企业所胁持的后果,只能是在浮世不安中度日如年:你的全球通手机不能入网;马上要办暂住证;存折丢了,可以挂失却不可取钱;不能买经济适用房;孩子上学要交赞助费;甚至,连死了火化都不能在当地进行。
古人尚且有“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闲情逸致,而没有户口的日子,很可能是梦里都知身是客啦。户口就像霍桑笔下海丝特·白兰脸上猩红的红字一般,是一种耻辱和歧视的见证,无止无休地提示着你“二等公民”的身份。
户口,不仅意味着权利,更意味着尊严。有些人甘愿为了前者而牺牲后者,在匍匐中暂得平静;有些人牺牲了前者勇敢地选择了后者,在高亢中挺立成一棵树。然而,无论你怎么选择,都必然以失去为前提。玛格利特在《正派社会》一书中说,一个正派社会的首要条件就是“不羞辱”,但坚硬的户籍壁垒却恰恰构成对每一个人的羞辱——本乡人也可能成为异乡人,户口制对所有人都是一种挥之不去的魅影。
户籍改革,年年提却年年不知所终,我们都在陪着它慢慢变老。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放弃对户口的迷恋,也就是放弃把生存品质附丽于公共服务的想法,转而寻求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今日与未来保险。在网友们“为10万年薪而奋斗”的慷慨中,我们看到,那个看似坚不可摧的户籍壁垒,其实岌岌可危,俨然一道“马其诺防线”——在这样一个风生水起的市场经济时代,当户口丧失了意义却依然执拗的存在时,人们所能做的就是绕开它且把它远远的甩在后面。这到底该高兴还是悲哀?一时间,五味杂陈。有一种力量,如果不能给它一条渐进的道路,它迟早会踏出一条自己的路来,尽管会荆棘从生,却所向披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