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公布了今年全省范围内打击网络谣言的十个案例。从这些案例来看,以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为主,炸弹、艾滋病、H7N9等,老百姓怕什么就捏造什么谣言,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其出发点无论是发泄对现状的不满,还是提高网络知名度,在泄一己私愤或满足一己虚荣的同时,给公众带来了恐慌不安,增加了公共治理的成本。
现在公安机关按照统一部署,根据群众举报,依法打击网络谣言,惩治“网络大谣”,是顺应民意之举,是净化网络时代生存环境之举。当网络成了像空气一样的生活必需,清除网络中的PM2.5也就成了要务;当网络空间成了生命中的另一片山水,我们同样不允许这片绿水青山被谣言玷污。
事实上,我国的网络管理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网络发展,在公众看来,对“秦火火”、 “立二拆四”、周禄宝等网络“大谣”的打击晚了,对某些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者的惩治力度也小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惩处力度,是广大网民的心声。这与开放网络、保障网络言论自由并不矛盾,有法制约束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遵从社会公秩良俗、坚守道德底线的言论才会不受约束。
在当今急剧转型的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问题与矛盾多发,这给网络谣言的产生提供了土壤。谣言如潮,单靠网民的举报、网警的侦察是不够的。谣言也有着不断翻新的“易容术”,很多时候谣言也不会止于智者。要斩断谣言的翅膀,除了调和社会矛盾,最靠谱的还是依法治网,一要修法,二要普法,三要执法。就拿普法这一点来说,假如有些网民明确知道自己编个关于H7N9、非典的谣言,会被治安拘留几天或被判几年徒刑,他们就很可能不会以身试法了。就此而言,当前严厉打击网络谣言,在很大程度上还有着普法的作用。
弗洛姆说,推动人的行为的最强有力的力量来自于人类生存的环境。假如网络一直谣言成风,假作真、真作假,真假难辨,是非难分,我们留给下一代的网络生存环境会很恶劣。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说:“网络上传播的虚假信息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觉得网络是可以随意发泄情绪、没有法制的地方。”打击网络谣言,还中国网民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干净空气,也是给孩子留下一个讲诚信的生存空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