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2009年出版的《朱镕基答记者问》,还是2011年出版的《朱镕基讲话实录》(四卷本),抑或是近日出版的《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均引发了媒体和民众的广泛关注,甫一入市,便洛阳纸贵。可以说,朱镕基著作受追捧,背后反映的不仅是一名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影响力,更是折射出当今中国社会大众的心理结构和内心期待。
首先是政治心理,即中国民众越来越关注政府透明度,尤为期待“铁腕反腐”政治家的出现。朱镕基任期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便是不留情面的铁腕反腐形象。经过近些年的现代化发展,中国民众的生活更加富足、受教育程度更高,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更强,进而对政府的透明度和清廉层面要求更高。
然而,中国官员接连出现的腐败现象,尤其是高级官员的腐败丑闻,越发激发民众对铁腕反腐的渴望。中国的大多数民众,支持中国执政党的执政地位,但是对执政党内部存在的腐败现象颇为不满。中国社会目前存在的诸多不公正现象,也多与腐败相关。
在此种背景下,朱镕基“从来不吓唬老百姓,只吓唬贪官污吏”、“人民群众对‘刑不上大夫’非常不满”等说法,恰说到了民众的心里,让他们有共鸣感,他们希望看到许多类似的官员。
其次是经济心理,即中国民众期望经济改革,期望有魄力、有担当,敢于打破利益集团的领导人物的出现。从1992年到2002年,中国经济改革的这关键10年,朱镕基负责了众多重要环节。甚至有外国学者直言,朱镕基是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操作手。事实上,朱镕基任期,正是顶着巨大压力大规模改革国有企业,开放资本市场,积极支持中国加入WTO等。可以说,治理中国这样的大国是非常艰难的,很难想象任何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敢于承担如同中国这般大规模改革之下所可能产生的政治危机。
如今,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转型难题,如国企进一步改革问题、收入分配改革问题、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等,都需要有魄力有担当,敢于负责、勇于改革的领导人的出现。可以说,朱镕基的巨大贡献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并没有沿用国际上流行的华盛顿共识和IMF模式,而是采用了自己的方式,并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中国民众期待,现任领导人会以同样甚至更大的改革决心,创造中国经济的又一个奇迹。
最后是个性审美心理,即中国民众希望看到更多率真、幽默、接地气、富有个性魅力的领导人形象。随着中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以及现代技术革命的进步,中国老百姓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外界,他们愈发希望看到自己国家的领导人也能像别的一些国家领导人那样,勇于展现个性,不拘一格和接地气。这方面,朱镕基任期的个性流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是他至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软实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新一代领导人已经展现出了类似的形象。人们期待的中国政治新生态,越来越近。
相关评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