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卫生计生委发文称,要提高群众满意度,完善生育政策,适时出台调整方案。这其中,最为人关注的是已经执行30多年的计生政策,在面临人口结构老龄化、人口红利衰退、政策执行中简单粗放等新问题后,已出现关于单独夫妻生二胎、失独家庭养老等具体方面多重声音的讨论,本组稿件试图从多方面梳理这一人口政策带来的深远影响和思考——
完善计生政策探讨“二胎”生育
近日,在回应有关“单独二胎”(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政策有望在近期重启的报道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完善生育政策既要考虑维持我国的低生育水平,又要考虑群众的生育意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等诸多因素。卫计委正在组织调研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的关系,研究提出完善政策的思路和方案。
这应当是这两年官方罕有对计生政策进行开明表态。其实,这几年民众对计生政策完善和调整的呼声从未断绝。去年11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报告,其中集纳了20多位人口学者的政策建议。报告特别提出,近期生育政策的调整方案应该是在全国分步实施放开“二胎”。今年1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接受了《人民日报》的专访,文章题目是《当前为何还要稳定低生育水平》。这在外界看来,是对社会上日益高涨的计划生育改革呼声的一种回应。
且不论生育政策具体怎样调整,是否会以放开“二胎”为突破口进行完善,但至少从官方与民间的态度来看,历经30多年的生育政策是时候该做出调整,根据社会发展做出进一步的完善了。
已执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基于“特殊时期的紧急政策”。不论是“一胎”政策出台还是这些年的坚持,所支撑的理论是想以控制生育来提高人均收入。但30多年过去了,中国目前的生育现状和经济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专家所指出的,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
于是,很多人呼吁尽早放开“二胎”来缓解中国未来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同时,鉴于更新一代人需要18年之久,当下对生育政策做出调整完善有着极其深刻的紧迫性。而事实上,从那些“二胎”试点地区的案例来看,宽松的生育政策并不会带来人口的膨胀与生育率的反弹。多年的观察表明,作为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四个试点,甘肃省酒泉、山西省翼城、河北省承德、湖北省恩施,一直保持着低生育率。
放宽生育控制的现实依据越来越强。而一些大城市,例如上海,就已经对政策作微小调整以刺激出生率。在全国范围内,现行政策是如果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那这对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
此外从政策本身来说,计生政策所设定的国家任务目标是“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在此目标之下,计生政策本身就具有很大跨度,可以是限制生育,也可以是鼓励生育,只要能符合这一目标就行。如果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确实能够证明,在人口结构失衡、劳动力不足等条件下,必须停止限制生育的措施甚至鼓励生育,那么政策就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于现实国情、于政策法规都是支持的。
换句话说,不能简单地把“计划生育”,等同于我们日常生活理解的或者普通法律层面的“限制生育”。无论是专家、还是社会公众,尤其是政策制定和执行者,需要在这样的一个大的外延里,重新审视计生政策。
当一项政策已经不具备出台之时的限定条件,就必须“与时俱进”。正如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人口政策的“公开信”所说,“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马想斌)
与独生子女有关的“麻烦”
独生子女是幸福的,但独生子女也是不幸福的。幸福是因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被百般呵护、万般疼爱;不幸福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何为手足之情,他们无法感知亲戚与家族的魅力……也就是说,独生子女在小的时候,看起来无比幸福,但在长大之后,却有可能面临无数的“麻烦”。
不说别的,这几年的春节,总会传出独生子女夫妻,因为回谁家过年或吵架或离婚的消息。初看起来,这种事情似乎只是生活琐事,但琐事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却一点都不琐碎。对于现在的老人来说,早已没人敢奢求孩子“父母在,不远游”,唯一的指望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够回家陪陪自己,但现在对很多老人来说,这个小小的愿望都甚少能够实现,因为小夫妻中的一方需要探望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
因为“回谁家”而争吵甚至离婚,其实只是独生子女面临的一个极不起眼的“麻烦”,对他们来说,更需直面的是老人的养老问题。现在的年轻父母,或许可以很“豪爽”地说“我一直不指望孩子”;或许,对一些有能力、略有积蓄的父母来说,真的不需要孩子花钱养老,但是,谁能保证在自己老了之后,不会想孩子,不想让孩子多陪陪自己?谁能保证,在自己卧床不起的时候,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病床前关怀备至?独生子女夫妻,倘若与双方父母同在一座城市,这还好说,但如果分别居于天南海北,又该如何是好?更何况那些失独家庭,谁来养老?
况且,养老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将所有的养老希望都寄托在养老金上的父母,在独生子女大潮中,其实也是应该忧虑的。养老金从何而来?绝不是你30岁的时候,存上一百万两百万,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事实上,养老金历来都是一种“寅吃卯粮”,今天的老人是在靠今天的年轻人供养,明天的老人是靠明天的年轻人供养。在人口结构合理的时候,或许是十个年轻人供养一个老人,老人年轻人都觉得轻松;但在老龄化社会到来之后,极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一个劳动力供养四个乃至更多的老人,这就明显“力有不逮”,这个缺口又该如何弥补?这并非无的放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末,我国大陆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69.2%,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对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认为,“我国老年人口到本世纪50年代可能超过总人口的30%,而劳动力数量开始减少,进入人口红利的‘末端’”。
需要说的是,人口红利开始消失,并不只是一个概念的逐渐消弭。事实上,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人口红利。因为劳动力充足,抚养率比较低,所以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一直表现为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态势。有鉴于此,人口红利的消失,就意味着,中国经济不得不面对“减速”这一重要命题。想想看,假如未来中国依然坚持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人口红利消失、经济减速的时刻,未来的老人与独生子女劳动力该要承担多么大的压力呢?(曹旭刚)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