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从每个个案出发,找到其发生的真正原因,乃至社会根源,才能逐步化解社会上的戾气。
7月23日晚8点50分左右,北京大兴区庑殿路西侧一公交站旁,两名驾车男子与一手推载有两岁女童的童车的女子因停车发生争执,一男子将女童从推车中抱出,重摔在地。最新消息称,受伤女童尚有心跳,仍在抢救当中。目前,嫌疑人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刑事拘留。
当韩某举起那名年仅两岁女童柔弱的躯体并重重摔下之时,全社会都为之掩面失声。的确就像刑法专家所说的那样,伤人者的做法丧失了基本的人性。尽管到目前为止,我们仍不确切地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不知道韩某到底为什么在一瞬间“恶向胆边生”,但当那一刻在他身上,人性沉坠,戾气升腾,恶的暴烈释放震惊了世人。
没有比这更坏的了:不论是一个成年男子将女童重重摔下,还是一个绝望者向无辜的人群挥刀相向。“社会变狠的趋势正在加剧”,有社会观察者如是说。虽然韩某施暴事件只是极端个案,并不足以代表一个社会人心或人性的整体状况,但是当我们一旦把它放在一种社会日益变狠、各种个体的恶性事件频发的背景之下,我们感到一种深刻的无力,如何阻止这一切继续恶化,成为我们的共同使命。这的确已是所有人都面临的紧张时刻。
一言不合,便下杀手。这样的不宽容与不忍让,现实中并不少见。消除暴戾,必须找到社会戾气的形成根源,才能设计化解途径。然而现实中,是不是在更多的时候,我们本能地拒绝反思,拒绝将一些恶性事件跟社会因素建立联系?其实,重新发现一些暴力犯罪背后的社会因素,不是对于犯罪行为的辩护,更不是让全社会来担责,而是可以让我们发现一条有助于根除社会戾气的线索。
社会不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社会即现实,即世道人心,它是对于每一个人的成长与塑造形成有意无意影响的力量。不论是大兴案件中的韩某,还是首都机场爆炸案中的冀中星,厦门公交爆炸案中的陈水总,我们终究不能忽视,他们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存在,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仍旧不能直面这一点,我们将无法真正解读,人心何以变狠,戾气何以升腾。
就在7月25日,公安部部署开展夏秋社会治安整治工作时,要求坚决依法严惩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其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有效预防、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依法严惩确实很必要,但“源头化解”才是治本之道。只有从每个个案出发,找到其发生的真正原因,乃至社会根源,才能逐步化解社会上的戾气。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