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山县两河村的两所幼儿园因抢生源产生矛盾,一家幼儿园园长用注射器将毒鼠强注射到酸奶中,派人将其于4月24日早晨放到了死亡女童所在幼儿园的上学路上,导致两女童误食死亡。
如此令人悲愤发指又扼腕叹息的“幼儿园投毒”悲剧的发生,乍看起来,似乎显得既极端又意外,充满了许多反常、偶然、巧合的因素。比如,以“对孩子投毒”这样丧心病狂的变态手段面对“抢生源产生矛盾”,就显得十分极端反常。而当事老人路遇被投毒的酸奶并将其“带回家”,不幸被两名女童误食,更是显得相当偶然巧合——如果老人没有捡拾酸奶,或者捡到没带回家、带回家没让孩子看见,悲剧岂不就不会发生?
就案件本身来看,这样一些事后的假设以及由此总结的经验教训,当然都是有意义的,也是符合事实逻辑的。但是站在更普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我国农村普遍社会现实的背景下,面对这样一幕“幼儿园投毒”悲剧,仅仅将之视为一个意外偶然意义上的极端孤立个案,并将检讨反思仅止于此,显然又并不全面完整。因为在笔者看来,除此之外,这幕投毒悲剧的背后,至少还从这样几个角度折射当前我国农村某些具有代表性必然性的社会生态失序。
比如,从教育角度看,它折射了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既单薄贫弱,又极为混乱无序的生态。众所周知,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学龄前的幼儿教育一直都是一个最薄弱的短板,不仅教育资源匮乏、公共投入严重不足,同时相应的教育生态秩序、政府监管也是最紊乱和不到位的,而农村幼儿教育更是如此。调查显示,我国90%农村孩子就读的,均是没有纳入教育部门注册的“无户口”幼儿园;同时农村幼师合格率也极为低下,一些地区甚至不到20%。如此普遍存在“无户口”、不合格幼儿教育的背景下,发生“投毒”事件,显然不能完全说是“纯属偶然”。
进一步从社会本身角度看,“幼儿园投毒”悲剧,很大程度也再次折射眼下我国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仅由老弱人口“留守”、社会生活十分凋敝失衡的生态困局。我们知道,在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背景下,我国农村常住人口实际主要由留守者组成,其中最庞大的“留守大军”,正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具体到单个农村家庭,极为普遍的人口结构便是,“爷爷奶奶和孙子孙女”。而这种严重失衡的“留守”生态,对于留守人员尤其孩子的正常生活、健康成长,显然极为不利。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不仅普遍存在因父母缺位导致的严重教育、心理问题,也普遍存在因监护不力导致的巨大安全问题,如留守儿童遭受意外伤害的发生率高达46.8%,远高于非留守儿童。
以此为背景,回头再来审视上述“投毒”悲剧中的农村祖孙不幸,是否更应这样假设追问:如果两个女童有父母在身边监护、接送上幼儿园,而不被留守给老迈的祖辈,误拾误食毒酸奶的可能性是否会大大降低、根本避免?
此外,该起“投毒”悲剧中人们非常熟悉的“毒鼠强”,也不能不令人再次关注思考这样一个逼仄问题,这一早已在几十年前便被国家明令禁止生产和销售的毒药,何以在时下中国农村依然无法销声匿迹、以至于不断成为投毒杀人的利器?这一切背后又折射了一种怎样失序的安全监管现实?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