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眼里,人民是选你肖安江来说话的,不是光来举手的。只有这个道理弄不明白的人,才会觉得肖安江是在出丑。
6日,李克强在参加人大湖南代表团审议,作最后发言时,被来自娄底的农民企业家代表肖安江插话打断。按常理,肖安江不仅没按程序发言,并且很不懂“规矩”,因此工作人员上前婉劝,也在情理之中。不料李克强反而阻止工作人员:你们别干扰他,他是人民代表,享有法律保护的发言权,让他把锦囊妙计讲完。
李克强当时正说到城镇化建设,肖安江成功插话后,一口气提了五条建议,显然是有话想说,并且不说不快。但说爽了的肖安江事后可能有些不安了,解释说,他插话,是担心如抓不住机会,自己的建议得不到重视,“我出点丑没关系,只要帮农民解决问题”。
李克强眼中的锦囊妙计、法律保护的发言权,为什么当事人却在抢话之后觉得是一件出丑的事?我看这种认知的落差,还是出在虽然官场没有行文、却在人人潜意识里都在共同遵守的一个传统的“政治规矩”上。如果这个会,丝毫不差地按程式走,如果肖安江按捺不住插话之初就被劝阻成功,这个“规矩”便没被坏成,会照开,掌照鼓,顶多算个意外小插曲。
偏偏“规矩”中该被阻止的肖安江,却因为李克强的反阻止,得以让他把按捺不住的话给说了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领导人李克强、农民企业家肖安江,都是这个“规矩”的破例者。
李克强不守“规矩”,是因为他有自己的规矩标准——遵循法律的规矩,尊重法律赋予肖安江的权利标准,尊重人的标准,尊重民意的标准。所以,在肖安江讲完五点建议之后,李克强带头鼓掌。
肖安江不守“规矩”,是因为他脑子里意识到的机会——将民意传达到最高决策层的最好机会;是对城镇化建设的坚定想法,引起最高决策层重视的机会。所以,激情享受这一机会过后的肖安江,按旧规矩一掂量,才觉得自己可能出了丑。
如果不是李克强制止劝阻,按官场旧的规矩,肖安江的冒昧,抑或不敬,确实是一件出丑的事。在这样的场合,肖安江应该拣中央领导人中听的话说,拣能给本地领导长脸的话说,至少不能说可能会令领导不悦的话。当然,中央领导人说话的时候,你就应该什么都不说。出自己的丑事小,出湖南的丑,出娄底的丑,兹事大焉。
旧的官场规矩,是以权力的感受作为最高标准的。这与李克强心中的最高标准——法律标准、权利标准不相符合。
令人欣慰的是,自以为出了丑的肖安江,赢得了李克强的带头鼓掌,也赢得了在场与会代表的掌声。民众在将喝彩声献给李克强的同时,也将掌声传递给了肖安江。
民众喝彩,是因为在李克强送给肖安江的掌声中,看到了权力崇拜的规矩被破坏;看到了法大于权的向往,在新一届领导人身上的真实体现;也感受到了远比不封道、不铺红地毯更有现实意义的法治清风、政治新风。
只有建立在崇尚法治的理念基础之上的虚怀若谷,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民主风尚。只有在依法办事的理念基础之上的尊重权利,才能避免权力崇拜和权力政治。在这个意义上,具有法律学历背景的李克强,为中国的执政者树立了旗帜和榜样。
但是,靠遇上一个守法的领导、宽容的领导,远远不能解决旧的权力政治规矩问题。肖安江今天不算出丑,难保在别的场合就不是出丑。也难保肖安江不出丑,张安江王安江也不出丑。李克强给肖安江的掌声,应该成为催醒中国执政者集体的法治意识、民主意识的鼓声。
肖安江插了李克强的话,说了旧的官场标准看来不一定“对”的话,却是自己真心想说的话,是在行使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应尽的责任。肖安江同样应该成为改变中国官场话风、转变两会会风的一个样本。民众眼里,人民是选你肖安江来说话的,不是光来举手的。只有这个道理弄不明白的人,才会觉得肖安江是在出丑。而恰恰相反,光举手,不说话,人们反而会觉得不光是出自己的丑,也是在出民众的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