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因何种原因引发家破人亡的爆炸,都足以震动当地官场,惊扰百姓心绪。当地低调处理,或许就是想以此维护社会稳定和权力部门的形象,只是这又能取得多大的效果,实在是值得怀疑。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2月18日,山西省襄汾县政法委副书记李某某家发生爆炸,其女儿当场死亡。目前爆炸原因尚未定性,疑似煤气爆炸,也有人说是炸弹爆炸。
爆炸究竟是意外事故,还是有人蓄意为之,最终需要公安部门以侦破结果证明。在此之前,可以想见的是,这起爆炸必然会冲击到当地民众的心态,继而产生各种猜测。尽快还原真相,不仅关系到对死者及其家属的补偿,也关系到对民众的安抚。但是,当地自爆炸发生以来的应对方式,异常低调和隐蔽,不免让公众产生担忧。
从事故现场图片看,爆炸当时声势惊人,加之当事户主相对特殊的官员身份,这起事故在当地一定会被传得家喻户晓。但蹊跷的是,直到两天之后这起爆炸才在网络微博上得到零星披露,之后当地政府才开始通过官方网站对外公布消息。此前,有关部门有没有刻意封堵信息不好判断,可以确定的是官方的信息通报不仅滞后,而且被动。
面对轰然发生的爆炸,当地官方故作淡定,根源显然不在于尚未查到的作案人,而在于死者的家庭背景。其父作为县政法委副书记,在当地至少算是中层干部,无论因何种原因引发家破人亡的爆炸,都足以震动当地官场,惊扰百姓心绪。当地低调处理,或许就是想以此维护社会稳定和权力部门的形象,只是这又能取得多大的效果,实在是值得怀疑。
政法委副书记家发生爆炸,事故原因本来有很多种可能性,但是多数民众依据生活经验和惯性思维,不免要联想到腐败问题。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这样的猜测和议论有可能对受害者造成二次加害。即便当地政府部门查到了自认为不便公布的信息,也应该如实地公之于众。根据相关条例,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都属于政务公开的内容。县政法委副书记作为当地重要部门的领导,与其相关的重大变故事实上都关系到公共利益,爆炸事故又影响着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这都决定了当地不能用低调和隐蔽的方式处理问题。否则就会给公众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不但不能维护稳定,反而有可能损害官员的个人形象。
襄汾官方的心态在多数地方都是普遍存在的。几乎每一起重大事故发生之后,当地官方都会本能地视之为有损地方和官员形象的丑闻,然后想尽办法欺上瞒下。而在信息社会,这种手段更像掩耳盗铃,只会增加公众的怀疑,伤及权力部门的公信力。无论襄汾这起爆炸的真相究竟怎样,各地都应该从中受到启发,越是公众关心的重大热点事件,越应该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在法治的框架内处理问题,使之成为塑造权力部门公信力的契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