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官员自杀即“畏罪自杀”,但现在这四个字已越来越无法解释近来发生的诸多案例。纪检部门发现,主动结束生命的许多官员并非贪腐分子,有的甚至是责任心很强的优秀官员。
据《中国新闻网》2013年1月9日报道,记者9日从广州市公安局证实,1月8日18时许,广州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祁晓林自缢身亡,终年55岁。据广州市公安局称,祁晓林生前身患疾病,有抑郁症状。1月9日上午,广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吴沙同志代表市委政法委,到市公安局参加祁晓林同志自缢身亡情况调查通报会。广州市纪委称自缢身亡的广州公安局副局长生前无违法违纪问题。
此事一报道,引发关注,近万网民发帖跟帖发表意见,惋惜者有之,怀疑者有之。对当事人患抑郁症的原因以及自缢身亡的原因"想当然"式的质疑之声不在少数,这种阴暗心理,凸显了社会反向心态盛行。名为"发愤图强6902"的网友的猜疑最具代表性——"副局长死可能有如下原因:1.竞争局长位置没戏,受排挤压制;2.违纪违法即将败露,为了全家幸福,以死终结一切调查;3.不配合同类,身心备受折磨,自我了断;4.挡着别人路了"对于官方称当事人生前无违法违纪问题,一些网友认为结论是否下得过早。
抛开此事不谈,官员自杀事件为何总是引发社会反向心态,这个问题值得社会深思。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对一年来中国社会的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安全感、社会公平感、社会支持、尊重和认同、社会信任和社会情绪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总体上分析了目前社会心态的特点、发展态势和存在的问题。蓝皮书认为,中国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群体间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从而导致社会冲突增加。
2013年《社会心态蓝皮书》刚发布的第二日,广州公安局副局长祁晓林就自缢身亡,立刻引发阴暗的社会心态,不幸成为蓝皮书最新的脚注,看来,社科院此番定夺的"社会总体信任度下降"一说不由得你不信。自杀本是司空见惯之事,落在官员身上为何就不一般了?焦点原因不外乎:官员自杀疑似畏罪。既往大量的官员畏罪自杀事件,铁定了民众"死了一个,保全一百"的认定心理,如此语境培植的惯性思维主导下,那些"无问题"官员因疾病之苦抑而自杀的事件,当今再难博得全民同情、信任和惋惜就不足为奇的了。
重塑官员形象路漫漫。官员自杀,民众很容易联想到其是否涉嫌贪污被查,怀疑一切的社会情绪,其背后是社会信任纽带的断裂,人们习惯性地急躁地否定一切,这种社会反向心态值得警醒。此外,官员自杀,官方立马出面公布当事人生前无违法违纪问题,抛开不论当事者有否违法违纪问题,此举是否再次触动甚或强化了社会本就敏感的怀疑神经?那是非常值得审慎的事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